開欄語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我們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大田融媒開設“烽火弦歌 · 大田記憶”專欄,一起重溫抗戰時期,在大田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英勇奮戰、奪取勝利的偉大壯舉,展示大田兒女埋頭苦干、奮斗出彩的精神風貌。 血戰:青春鑄忠魂,碧血染紅旗 1944年,國民黨 “大田特種會報” 帶著劊子手的兇光撲來,叫囂 “三個月斬盡大田共匪”。他們燒村莊、抓親人,近百個革命家屬被投入監獄,鄭超然的大哥鄭耀金在突圍中中彈犧牲,父親鄭光森在獄中被酷刑折磨致死。敵人以為能嚇倒革命者,卻不知鄭超然在葬禮上擦干眼淚,對戰友說:“他們殺了我的親人,更殺不掉我們的信仰!” 1945年9月,閩西北游擊隊突襲龍門保安隊,卻遭遇敵人重兵圍剿。鄭超然帶著隊員且戰且退,回到王山時,弟弟鄭耀滿和老接頭戶冒著槍林彈雨送來米飯:“吃!吃飽了跟他們拼!” 隊員們揣著帶著體溫的飯團,向永安西洋突圍,可敵人像餓狼般緊追不舍。 9月28日拂曉,水孟曲山坳被團團圍住。“投降吧,保你們不死!” 敵人的喊話在山谷里回蕩。鄭超然握緊槍,對戰友說:“咱是共產黨的兵,死也站著死!” 隊伍分兩路突圍,林大蕃一組沖出了包圍,鄭超然一組卻在小溪溝遭遇特務突襲。子彈擊穿了他的大腿,鮮血瞬間染紅了褲腿。 “快!你們沖出去!” 鄭超然推開想扶他的林英才,槍口死死對準追來的敵人。“這樣陡的溝,扶著我誰也走不了!” 他吼著扣動扳機,掩護戰友撤退。當最后一聲槍響落下,25歲的鄭超然倒在血泊里,眼睛望著西洋的方向 ——那里,有他未竟的革命路,有他牽掛的百姓。
龍門戰斗舊址 他犧牲后,王山村的百姓冒著風險把他的遺體埋在北山,墳頭種了一棵松樹。如今,那棵松樹已長得參天挺拔,像他永遠站立的身影。 鄭超然的青春,是閩中革命的縮影:一個青年的覺醒,點燃了一個家庭的熱血;一個家庭的投身,凝聚了一個村莊的力量;一個村莊的堅守,托舉起一個民族的希望。他用25年的生命證明:革命從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無數普通人因信仰而凝聚,因理想而無畏。這種精神,穿越戰火硝煙,在今天依然滾燙——那是 “為人民謀幸福” 的初心,是 “敢教日月換新天” 的擔當,是每個中國人血脈里的紅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