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平時喝酒不?咱們喝酒后一定不能開車!”5月30日,在大田縣建設鎮建愛村汽車維修店,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機動特勤中隊民警張文鴻手拿宣傳單,正向店主和閑聊的村民耐心講解交通安全知識。 今年27歲的張文鴻畢業于福建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專業,2022年考入大田縣公安局成為一名交通警察。他扎根農村交通重鎮,用責任與擔當守護一方道路平安,面對群眾更是用心服務、真情奉獻,成為群眾心中溫暖的“平安守護者”。
張文鴻(左)和同事利用無人機開展交通巡查。 敢啃“硬骨頭”的攻堅者 入職后,張文鴻被安排至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為了盡快進入角色,他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白天上班與同事一起探討交流,遇有難題疑問虛心向大隊的老民警請教;晚上自學相關業務書籍。不到3個月時間,他就熟練掌握交通事故受理、立案、現場處置、調查取證、事故認定、責任人的處罰和損害賠償調解等業務,能夠獨立處理一些簡單的交通事故。 2022年10月,大田縣公安局立足轄區道路交通管理實際,打破傳統農村道路交通管理以村鎮管轄為主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成立交警大隊機動特勤中隊,負責建設和太華等7個鄉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駐地設在建設鎮。張文鴻成為機動特勤中隊的一員。 從城區調到鄉鎮,張文鴻欣然接受,迅速適應新工作節奏,他說:“不同的崗位工作方法和中心問題不同,這里,不僅要處理交通事故,還需開展日常交通秩序維護及進村入戶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更加繁雜,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 2023年初,縣交通運輸局在全縣部署了5個非現場不停車檢測系統(俗稱動態磅),機動特勤中隊轄區內的廣平鎮、桃源鎮各設一個卡點。動態磅部署初期,大量違法車輛以遮擋車牌、逆行等方式逃避動態磅的記錄,尤其是廣平鎮動態磅,形勢最惡劣時,全市逃避動態磅行為記錄的九成來自廣平卡點,這給縣里帶來很大壓力。 為有效打擊這些惡意交通違法行為,張文鴻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啃硬骨頭,通過把交通運輸非現場稱重平臺與公安監控平臺相結合,認證梳理車輛歷史違法數據,結合公安卡口過車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判,精準測算車輛從動態磅行駛至中隊駐地省道的時間。 找到突破口后,張文鴻和中隊同事立即制定查處方案,迅速出擊,成功查獲多起故意遮擋車牌、逆行通過動態磅的超載貨車。針對查處的車輛,中隊及時約談相關物流企業,下達整改意見,使得此類違法數據銳減。 “這個年輕人善學肯干,業務精湛,在中隊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中隊成立兩年多以來,我們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5000多起,交通事故警情明顯下降,有效破解了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交警大隊機動特勤中隊隊長葉正訓對張文鴻贊不絕口。 善鉆研的破案能手 “有逃必查、有案必破。”這是交警大隊機動特勤中隊同事們對張文鴻的評價。 2024年12月16日,在國道534廣平鎮一門頭岬路段發生一起重型貨車與電動車相剮擦的交通事故,重型貨車逃逸。接警后,張文鴻和同事迅速趕到事故現場,到達現場時,電動車駕駛員郭某和及其孩子因受輕傷已被送往三明醫院救治,其親戚在現場,轉述涉事車輛大致是大型貨車。由于事發地段沒有監控,張文鴻通過調取事發地附近卡口監控,發現事故發生時段,共有150多輛大型貨車經過。 為快速破案,張文鴻通過電話與電動車駕駛員郭某和取得聯系,獲得車輛號牌尾數是8的關鍵信息。他再次反復查看視頻監控卡口的過車記錄,發現事故發生前后共有8輛符合條件的車經過事發地,結合車輛經過卡口監控時間、車輛行駛速度等信息,張文鴻鎖定一輛大貨車有重大嫌疑,隨即聯系車主到中隊接受調查。 經詢問,貨車駕駛員陳某卻稱其不知道與其他車輛有剮碰。張文鴻通過調取貨車行車記錄儀,發現剮碰部位確屬盲區且剮碰較為輕微,確實不屬于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經過調解,雙方達成協議,由貨車車主一次性賠償郭某和住院費用3萬多元。郭某和出院后專程從老家廣平趕到交警機動特勤中隊,將一面“破案神速 心系百姓”的錦旗送給張文鴻。
“這不僅是一面錦旗,更是群眾對我們的信任。群眾的認可就是最好的獎章。”張文鴻說,這是他從警后收到的第一面錦旗,內心很激動,也更加堅定了他從警的初心。
“他對工作充滿干勁,我這個老同志都非常佩服他。”交警大隊機動特勤中隊輔警林朝梁介紹,張文鴻會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融入工作中,為工作助力。去年11月,省道217建設路段修路,建設鎮是商貿重鎮,又是大田通往三明的交通要道,沿途車輛多,造成嚴重交通堵塞。張文鴻愛好攝影,自備無人機,他用無人機設備航拍交通管制路段,并根據畫面精準規劃臨時車道,與同事們配合,現場指揮車輛有序疏通,使得原本動輒擁堵數小時的路段,通行率大大提升。 “如何減少事故發生”成了張文鴻日常工作中最核心的主題。為做好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張文鴻自學視頻剪輯,針對學生、老人等不同群體選取與其相關的典型案例,編輯成《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等不同類型的短視頻,更形象生動地達到宣傳效果。去年,他和同事參加全市交通安全宣傳業務技能比賽,獲得團體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