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這一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我們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大田融媒開設“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專欄,一起重溫抗戰(zhàn)時期,在大田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英勇奮戰(zhàn)、奪取勝利的偉大壯舉,展示大田兒女埋頭苦干、奮斗出彩的精神風貌。 革命征程:青春燃烽火
1923年6月28日,林友梅出生于大田縣武陵鄉(xiāng)現(xiàn)百束村。在兄長林其蓁的影響下,她積極投身抗日救國宣傳活動,思想逐漸覺醒。1939年春,林友梅由中共地下黨武陵中心小學支部書記林大蕃介紹入黨,成為大田縣第一個女共產(chǎn)黨員。 入黨后,她致力于黨的婦女工作。沖破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封建禮教束縛,開辦“婦女識字班”,組織婦女學文化,利用課堂講授時事教材,教唱抗日歌曲,激勵婦女們的抗日熱情。同時,她為地下黨、游擊隊站崗放哨、洗衣做飯、做鞋送信、貼標語發(fā)傳單,參加軍訓、開展文藝宣傳,發(fā)動武陵地區(qū)的婦女成為地下黨的交通員和接頭戶。 1942年12月,林友梅擔任閩中工委大(田)漳(平)邊委委員。1943年7月,參加工委舉辦的黨員骨干培訓班 “92號”。同年秋,加入閩中工委游擊隊。1944年5月,任閩西北特委婦女部副部長。她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刻寫油印機密文件,不管條件多么艱苦,只要是黨交給她的任務,都按時完成。 親情相伴:紅色家庭情
林友梅舊居 林友梅的父親林笏隆是當?shù)馗挥姓x感與愛國心的開明紳士,也是地下黨重要的統(tǒng)戰(zhàn)對象。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領紅四軍2、3縱隊和前委機關3000多人出擊閩中,軍部設在他家述祖堂里,林笏隆為紅軍提供了糧食和物資。 中共地下黨大田縣委成立后,林友梅在縣委書記林大蕃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做爭取父親的工作。她經(jīng)常拿材料回家給父親看,受她影響,林笏隆帶頭捐獻2000塊銀元支援抗日前線。在武陵中心小學創(chuàng)辦婦女識字班時,林友梅把母親的發(fā)髻剪掉,動員她帶頭上學,發(fā)動婦女繡手帕、拾田螺,義賣籌款支援抗日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