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所以人不可無也。 ——《圍爐夜話》 人生在世,很多東西可以沒有,但唯獨誠信,絕不可無。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p> 誠信,是一個人在世上安身立命之根本。 守住誠信的底線,才守住了做人的根本標準,才能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間。 不輕易許諾 古人講:“一諾千金”、“一言九鼎”。 諾言,不只是一句話而已,而是如金子一般貴重的東西。 生活中,總有些人隨意地開“空頭支票”,但卻很少有信守諾言的時候。 承諾,固然會給人一種值得信任的感覺。可是,當那份承諾沒有得到履行,信用便會隨之破產。 明代劉基的《郁離子》里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濟水南邊有一個商人,渡河時船翻了,他大喊救命。 有一個漁人駕船去救他,船還沒有開到,商人大聲叫道:“我是大富翁,你救我,我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人把他救上岸,他卻只給了漁人十兩銀子。漁人說:“你剛才說的是一百兩,現在怎么只給十兩?” 商人大怒:“你一個打魚的,一天能掙多少錢呢?十兩銀子還不知足嗎?”漁人沮喪地走了。 過了一些日子,這個商人渡河時船碰到石頭又沉了,恰好這個漁人又在場。有人問:“你怎么不去救人呢?” 漁人回答說:“這是一個說話不算數的人?!苯Y果商人被淹死了。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br/>如果有人不講誠信,即使他富可敵國,也會像這個商人一樣,遭人唾棄。 不失信于人的辦法是三思而后行。
如果不能保證完成,就不要信口開河。如果答應了別人,就要盡全力去實現。 不輕易許諾,既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負責。 誠信很貴,不能浪費
有句古訓講:“吾無過人者,惟待人以誠,人亦以誠遇我。” 當我們待人以誠,也會得到別人的以誠相待。 有些人向朋友借錢,許下海口一定會按時還,還立下白紙黑字的借據; 結果到期了,卻找各種理由賴賬不還,最后導致朋友之間的反目。 這些人自以為“聰明”、“有技巧”地借到了錢,殊不知,友誼的基石正是在于互相的信任。
欺人只是一時之詭,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信任如鏡,一旦破了,再難修復。不但丟失了友情,自己的名譽也隨之一敗涂地。 《周易》里講:“人之所助者,信也?!?br/>天助自助者,人助誠信者。
俗話也常說:“事無信不成,商無信不興?!?/p>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從事一份職業,都必須講誠信,否則再怎么努力,也難以興旺發達。 誠信,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好的名片。 大家都熟知“狼來了”的故事,小孩前兩次的說謊都得到了大人們的原諒, 到第三次時,狼真的來了,他叫破喉嚨也沒人來救,能怪誰呢? 周幽王為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后外族入侵,烽火再起,各路諸侯無一人發兵,又是誰的錯呢? 原諒一個人是容易的,可再想獲取信任,就沒那么容易了。 任何一段穩定而長久的關系,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 人生在世,只有秉持“誠實厚道”的理念,才會換來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p>
人,貴在一顆赤誠的心。 人處一世,不要欺人騙人,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唯有留住善良的本心,守好誠信的底線,才能開出最燦爛的生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