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吳聯參 顏全飚 林鳳都)“理事成員必須要由村里德高望重且‘敢管、想管、會管’的熱心人來擔任。”12月14日,在大田縣建設鎮,一場別開生面的紅白理事成立大會開的火熱。
當天上午,建設鎮召集全鎮各村及毗鄰的永安西華村共24個姓氏100多名“時大人”,以“茶話會”的形式,就移風易俗的現狀與細化管理建言獻策,并提議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希望通過“群眾自治”的辦法來破除陳規陋俗。 建設鎮自古婚嫁喪事講究,每逢婚喪喜慶事宜,必定大擺酒宴,互相攀比,一些繁雜陋習根深蒂固,外出的村民,因此奔波往返,影響工作!
13年前,建設鎮發動“時大人”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選出理事會成員72人,各村理事110人,并形成了喪事、婚假、喬遷等16方面32條紅白喜事風俗的決議。可在執行上,理事們怕“惹事”“得罪人”,互相“推諉”,很多決議都流于形式,未能貫徹到位。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操大辦之風越刮越猛。 以縣里開展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大操辦”專項整治活動為契機,該鎮從人民群眾的渴望期盼出發,積極順應民意,黨員干部率先簽訂操辦紅白喜事承諾書,同時對紅白喜事的操辦制定參考標準,倡導“婚事新辦、喜事廉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新風。此做法,立即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和擁護。
“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陋俗,確實該動‘真格’了!我們要借縣里的東風,一舉‘拿下’這塊硬骨頭!”理事會成員高超灶深有體會。 永安西華村和建設一衣帶水,民風習俗相近,彼此淵源深厚。74歲的羅仁見老師,被聘請為理事會顧問。羅老師是西華村頗有威望的“時大人”,村里的紅白喜事都是由他出面處理,對于陋習深感無力,希望借助這次大田的改革聯動治理村里的陋習,樹立時代新風。 喪事從簡,取消“懺七”擺娘家桌、“吃入靈粉”“送豬腿”等舊俗;新娘敬酒一律不收紅包;紅白喜事一律取消“先吃米粉蛋”“回口份”舊俗等等。大會上,理事們還對“建設、西華紅白喜事風俗的決議”進行了細化,確保決議可接受、好執行,真正讓移風易俗新事新辦深入千家萬戶。
會上,大家還就如何化解矛盾糾紛、注意交通安全、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共識。 “破除陋習,黨委、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加以宣傳和引導。”該鎮紀委書記陳華云說,一個地方風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其中的陳規陋習要進行革除,黨委、政府不能缺位,以“堅持群眾自治”為原則,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