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記者:陳有來、林起煌) 12月12日,縣委書記熊旭明帶領發改、國土、農業等部門負責人深入均溪鎮、前坪鄉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調研項目攻堅和礦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他強調,全縣上下要動起來,合力共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攻堅年取得實效。縣政府黨組成員、均溪鎮黨委書記林永田一同參加調研活動。
位于大田經濟開發區均溪工業園的福建大圣陶瓷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占地約600畝,總投資5億元,分三期建設高端日用陶瓷生產經營、研發、展覽和文化創意等。項目自11月28日進場施工以來,施工單位上足機械勞力,已完成挖方5萬多方、填方5萬多方,打開近30畝的施工作業面。熊旭明詳細了解項目規劃設計和各項工作進展情況,指出要梳理好問題,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列出時間表,畫出作戰圖,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爭取春節前開工;指揮部、鄉鎮部門要建立每周一會商工作機制,密切配合,協調解決林地報批、征遷等問題,保障項目無障礙施工;要統籌考慮,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完善園區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園區,實現產城聯動發展,促進當地群眾增收。
如何進一步提升大田縣礦山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也是熊旭明此次調研的重點。銀場溝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通過腐殖土以廢治廢,建設花園和康體中心;銀頂格駿原工貿礦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也正著手引進現代設施農業,建設綠色礦區;銀川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在將廢棄礦山建設成光伏扶貧產業園的同時,引進蛋雞產業化項目,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熊旭明實地察看了各治理點的建設情況,肯定了治理的初步成效。
熊旭明指出,要加強對礦山企業的管理,通過生態治理、項目建設,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礦山,把生態優勢轉化經濟優勢和發展的優勢;
要長遠規劃、高標準建設,把礦山水土流失治理與公園、田園、家園建設和精準扶貧充分結合,通過業態植入,打造成旅游景點,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近幾年,大田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多措并舉,取得階段性成
效。截至目前,全縣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58萬畝,占省、市下達任務的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