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香花看著照片思念爺爺 每當夜深人靜時,每當獨處時,大田縣職業中專學生鄭香花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遠在天堂的爺爺,心里便不時地自責:六年前,爺爺病重時,年幼的她,沒錢也無力更好地照料爺爺,爺爺帶著病痛離開了人世。那年,香花才12歲。 從此,連唯一依靠的爺爺也撒手離開了她,香花只能只身堅強地生活、求學。5月25日,在大田縣職業中專校園里,記者走進這位品學兼優的孤兒,傾聽她的堅強與奮斗。 棄嬰的她,與爺爺結下了緣! 站在記者面前,今年18歲的鄭香花明顯比周邊的同學瘦弱、黝黑,但臉上不失自信! 爺爺生前多次與她講起她的身世:18年前,鄭香花出生沒幾天,被親生父母遺棄在路邊,恰好長年拾荒的爺爺路過,心痛地抱起了她,將香花帶回家。爺爺一人蝸居于建設鎮建民村一祖房內,孤身一人,從此,幼小的香花便成了爺爺的伴兒。 沒有帶過孩子的爺爺,對嬰兒時的香花并不太懂的撫養,族親鄭宗佑、羅金花夫婦居住在邊上,熱心地前來相幫,一直幫忙撫養到香花五歲,爺爺才基本學會獨立帶好孩子,香花也在成長中逐步地掌握了一些自理能力。羅金花說:香花五歲時,腳摔斷了,看到可憐的香花在哭泣,便帶著香花到鎮上求醫,為了便于換藥,將香花帶到自己的家里,與香花同吃同住了大半年,一直帶到香花又活蹦亂跳了。 由于從小沒有母乳喂養,香花生來就體弱多病,她好幾次半只腳都踏進鬼門關,后因爺爺不離不棄的照顧才得以重生。懂事后,香花的記憶里,便是長年跟著爺爺拾荒、乞討,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周邊鄉村百姓大多認得這一老一少;跟著爺爺上山砍柴,到工地上找短工,搬一塊磚頭幾分錢,積攢一點家用,學著做各種家務,從小嘗盡了人間冷暖,體驗著生活的艱辛。 爺爺病重的半年,香花含淚陪伴! 跟著爺爺生活,雖然又苦又差,但香花覺得有了爺爺的疼愛,就是幸福的日子。平日里,爺倆穿的衣物,都是從拾荒里挑選出相對好點的,或者周邊的鄰居送給他們的舊衣、舊鞋。 6年前,84歲的爺爺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病情一直在加劇,但爺倆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治病,在鎮上醫院住了幾天,又回到了家里。 當時恰逢夏天,老祖房不透風,家里也沒有風扇,12歲的香花不知如何減輕爺爺的病痛,一放學,便跑到床前問候一下爺爺,接著馬上煮點稀飯,端到床前喂爺爺吃下去,幫助爺爺洗臉、擦身子,扶著爺爺在屋外透透氣。忙完了這些家務,香花才能擠出時間去做作業。 在爺爺病重時,香花經常得請假往家里跑,甚至全天候陪著爺爺,將草席鋪到地上,讓爺爺感到一些涼快。那時的香花覺得自己好無能、好無助,面對爺爺的病痛,她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暗地里落淚,但一轉身,還得擦干淚花照顧、安慰著爺爺。 隨著病情惡化,五個月后,爺爺帶著病痛離開了人世,這一天,是2010年5月24日(農歷),小香花深深地記下了爺爺離開的日子。沒能治好爺爺的病,沒能讓爺爺堅強地、健康地活下來,成了小香花心里永遠的痛。 自從爺爺離世后,小香花時常在夜里夢見爺爺,淚水浸濕了枕巾,爺爺的音容深深地烙在她的腦海里;每當在家吃飯時,總是習慣地擺上兩副碗筷,始終覺得爺爺仍然與她一起生活著,爺爺并沒有離她遠去;一回到家里,便拿著僅有的一張與爺爺合影的照片,端詳良久……隨著年齡的長大,香花的心底一直期盼著:能給天堂里的爺爺再行點孝! 自立、自強的她,大家眼里的強者! 孤獨的小香花,在政府的補助、學校的照顧以及身邊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艱辛地走了過來。 在職專求學期間,不少老師、同學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剛剛入校時,香花半月沒嘗過肉味,每餐只是一個青菜,然后找廚師要點菜湯,匆匆地下了飯。班主任范穎得知此事后,就餐時,跟著香花看個究竟,實情令他感到更加心酸!覺得沒照顧好香花! 從此,范穎時不時地塞點零花錢給香花買菜,改善伙食,家里有好菜時,也時常將香花帶到家里就餐。香花的困難漸漸地在學校里傳開,校長林鳳瑮也帶頭給香花送上生活費,學校將生活補助機會向香花傾斜,中國銀行大田支行、縣關工委、教育局等單位也給她送上了溫暖。 自強的香花,每到寒暑假期,便自行前往餐館等處打工,為自己賺點學費;對學校給予的勤工儉學機會,倍加珍惜,她所負責的保潔地塊,是學校老師最放心的! 學習上,香花的成績是班上頂尖的,在2016春季高考中,香花成績位居全省第十名,成了學校里的“學霸”,大家都稱她“香花姐”;身為班長的香花,樂于助人,經常幫助同學補課,晚自習時,一直補到熄燈,才一起回到宿舍。班里、學校各項活動,香花都積極參與,成了老師的好幫手。香花多次被授予市、縣級優秀青年志愿者、優秀團員、“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她還被團中央評為2015年度全國“最美中職生”。 香花有著一顆上進的心,雖然沒有經過專業的口語訓練,卻通過看新聞聯播等渠道,將自己的讀音練得棒棒的,成了學校的廣播站長。原來站里故障頻發,香花接手后,自己摸索設備功能,不斷調試使用,站里的廣播成了學校一道動聽的風景線,師生點贊不已! 張知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