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縣委書記熊旭明為河長協會揭牌 本網訊(記者:顏全飚) 9月15日,大田縣成立河長協會,協會由縣委河工委直接領導,開展宣傳和輿論監督、業務培訓教育等。協會在全縣各村、沿河兩岸企業均設立分會,構建全縣河長協會網絡式全覆蓋格局,從原來的官方治河,逐步從向全民護河的良好局面。
大田縣委書記熊旭明作重要講話 大田縣礦產資源豐富,明代就有采礦記錄,特別是近20多年來,機械化無序采礦,水土流失嚴重,河流遭受污染。為治理好流域水環境,2009年,該縣提出了“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的治河方略,率先實行河長制;2013年起,全面完善河長制流域管理機制,由縣長任總河長,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鄉鎮長擔任轄區內總“河長”, 全縣200個大小河段共設立了300名“河長”,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
縣委書記熊旭明參觀指導河長指揮中心 近五年來,大田制定形成了一系列管河治河工作機制,組建河段長、督查長、民間河長“一河三長”隊伍,通過“嚴管、勤查、聯動、重罰”措施,實行“易信曬河”做法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之一,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態綜合執法局,入選第四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獎,實現從“河長制”到“河長治”的轉變。
大田縣河長指揮中心 治理水流域,多措并舉。2013年以來,大田縣共策劃實施中小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31個,完成投資9.79億元。特別是針對礦山開采無序、水土流失劇烈、河流受損嚴重等突出問題,探索出將礦山打造成工業園、物流園、公園、田園、家園的“五園”治理模式,累計投入3.04億元,完成治理面積2.57萬畝,減輕了礦山污染對河流的影響。
大田縣河長指揮中心 該縣還策劃實施均溪河安全生態水系、桃源藍玉溪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建成具有防洪效果、綠化和美化功能并行的“生態護岸”14.4公里,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孝”、高山茶文化等文化元素和教育功能,講好護岸故事。
河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 得益于河長制,大田縣坑口水庫水源地周邊河流環境得到良好保護,2014年,該縣城區地表水廠建成投產,坑口水庫的“地表水”轉化為“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城區15萬百姓告別了40余年的地下水使用史。
河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 今年來,全省實行河長制,大田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河長制,8月,該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大田縣全面深化河長制的決定》,對縣里近年來河長制先進經驗的固化,同時為規范河長工作行為和職責提供了重要依據。該縣還明確了河長制是指在相應水域設立河長,由河長對其責任水域的治理、保護予以監督和協調,督促或者建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履行法律責任,解決責任水域存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