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在大田縣濟陽鄉有一個千年古村,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映襯,獨具風韻,它就是擁有中國傳統村落和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雙重美譽的濟中村。走近濟中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多彩的歷史畫卷。8月18日,“砥礪奮進的五年”三明市網絡媒體走基層采訪團一行來到大田縣濟陽鄉濟中村,領略“靈動濟陽”的秀麗風光。
自宋代治平年間涂氏先祖肇基以來,濟中村這座千年古村歷經繁榮滄桑,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至今仍然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古堡古寨、古街古橋、古宮廟祠堂。
在濟陽鄉黨委書記楊道成的引導下,采訪團一行首先參觀了涂氏宗祠。看到許多老年人正在里面打牌、搓麻將,生活十分愜意。
據了解,涂氏宗祠建于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年),涂氏族譜記載此為濟陽涂氏第一座宗祠,歷代重修,但其建筑基礎,石雕垂花柱等建筑細節均原樣保存下來。現作為老年人活動中心及濟陽民俗活動主要場所。
近年來,大田縣濟陽鄉結合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傳承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以“靈動濟陽”為品牌的鄉村特色旅游。其品牌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本地及周邊民眾周末出行的熱門地,而濟中村便是這一品牌的核心組成部分。
“兩年前,村內的這些漫步道還只是泥濘的村中小道和長滿荊棘雜草的山路,雖然周圍景色迷人,走起來卻十分不便。自從修建了岱山公園、串珠漫步道,昔日的普通田園變成了風景優美的公園,村民們吃完晚飯紛紛來到靈動濟陽休閑區,跳舞下棋、漫步閑談……”濟陽鄉黨委書記楊道成說道。
紫云橋
美女紡車
情人橋
瑤臺 隨后,采訪團一行來到岱山公園,穿過紫云橋,沿石階而下,經過“美女紡車”后,采訪團一行來到了情人橋與愛情天梯景點處,楊道成介紹說:“情人橋由一棵碩大雜木劈成兩半建成,牽著愛人的手行走于上,再一起登上愛情天梯,寓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通過情人橋,采訪團經過蜿蜒的山路,來到瑤臺,瑤臺是三明市第一座玻璃觀景臺。
在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紫云飛瀑全貌,于瑤臺望紫云橋,橋下水流淙淙,飛迸直下,疑似銀河,頓感置身九天之外。
來到濟中村,不得不提的是當地村民引以為豪的土堡,那就是鳳陽堡。
楊道成介紹說:“該堡特點有三個,一是跑馬道所有的內檐柱均從底層立起,這是其他土堡中不常見的;二是土堡的每個部位都從風水角度考慮,如主門不用而用輔門,墻外陰陽五行不協調之處用彩繪煞來彌補;三是偌大的堡內核心位置、中軸線上不布建建筑,留出巨大的空地,僅有古井一口,用意是該土堡要解決當地及周邊涂姓居民約兩千號人及這一區域內的其他不同族的少數民生的避難需求,這就要求堡內的空間巨大,有倉儲功能,并且還可在內臨時性關養牲畜。”
走在整修后的鳳陽堡里,墻體上的彈痕清晰可見,射擊孔等設施依舊保留完好。
離開鳳陽堡,采訪團一行來到岱山堂,鼓浪嶼萬石國畫院濟陽分院就坐落于此,設有畫廊、創作室、展覽廳、接待室等功能室。
該畫院為非營利性,將以大田風光,特別是靈動濟陽風景創作為主題,挖掘大田深藏的文化底蘊:土堡文化、古民居文化、古村落文化、古廊橋文化、古宮廟祠堂文化、古橋文化、古樹文化等。楊道成介紹說:“該畫院的成立是對傳統村落、古建筑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的一種模式、新嘗試,是大田乃至閩中地區的一個重要文化事件,意味著大田的文化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展現,完全不同的內涵,完全不同的風貌。”
岱山堂后溝的一眼清泉 岱山堂后溝的一眼清泉,水很奇特,終年不斷,水質清冽。相傳此房開基祖先在此附近農田給房叔放鴨子,鴨子均生雙蛋,上交給房叔一個,而自己留下一個,日積月累,有所資產并在此地開基建業。同樣的一桶水,就比別的地方的水重一斤,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歡挑這里的水飲用。特別是釀酒,村里坐月子的人家,都到此挑水釀紅酒。如今的岱山堂“老樹開新花”,在此開設國畫院,此泉得以為游客所識、所飲,因畫院開院之時恰是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并宣布一件全民為之震動的事——“全面放開二孩”,又被當地人稱為“雙胞胎水”。
正在整修的祠堂 濟陽鄉的鄉村旅游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村內的游客服務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全部按照3A級標準建設。濟陽鄉黨委書記楊道成說:“目前,濟陽鄉核心區內鳳陽堡、濟山古街、錦山堂等幾處極具特色的建筑,正在對外招商。修繕改造后的鳳陽堡在使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對外出租堡內空坪和一樓隔間,可作為時尚飲品店,提供茶水服務,也可作為陶吧、創意手工工作室等。濟山古街為騎樓式建筑,上下兩層,每一間分內外間,一樓面積為70平方米,二樓面積40平方米,單間或多間出租,適宜開設特色餐飲店、特色手工藝品店等。錦山堂分成上下兩層,房間數量較多,憑欄遠眺,美景盡收眼底,稍加修繕整理,適用民宿開發、文化創作工作室等用途。”
自從開始美麗鄉村建設,濟陽鄉完善了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治理、古建筑修復等多個項目。如今,村民生活便利,村莊景色秀麗,濟陽鄉以她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周邊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