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本報記者 盧素平 通訊員 劉明輝
以法治體現文明理念,以文明滋養法治精神。
今年8月1日,市長余紅勝簽發的政府令3號《三明市市區文明行為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對外公布?!掇k法》共6章32條,將抽象宏大的文明理念落實在具體細微的法規中,把文明風尚的倡導埋藏于字里行間,構筑起了我市德治法治“軟硬兼施”、約束倡導“雙管齊下”的新格局。
作為全省首部促進精神文明行為的地方性政府規章,《辦法》將于9月1日起施行。
生活“小細節”,城市“大文明”
一座城市要實現有效治理,既需要依靠以德治市的“禮”,也需要依靠依法治市的“法”?!掇k法》說到底就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認同與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
“如果一味強調居民的自覺性,卻沒有配套的規章制度約束居民行為,那么遇到問題時,即使苦口婆心勸說,也可能收效甚微?!比獏^崇寧社區居委會主任陳藝蓉說,崇寧社區所在范圍多是老城區,市民違規搭建、高空拋物、占用公共綠地種菜等問題比較突出,社區管理難度大。新出臺的《辦法》找準問題“癥結”,內容針對性強,實施后,將對社區管理工作很有助益。
梅列區東安社區同樣也面臨一些有待整改和解決的問題?!霸谖蓓敽凸策^道堆放雜物,在居住區公共空間養犬算不算不文明行為,可不可以制止?這些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問題,《辦法》都明確列舉了出來。”東安社區居委會主任何笑愛說,文明行為的塑造既需要個人的道德自覺,也離不開外部的引導與約束?!掇k法》施行前后,普法工作一定要深入社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大家眼里有法,心中懂法,時時守法。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掇k法》條文中,對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各有關部門職責分工作出界定,明確提出公共場所文明、交通出行文明、環境保護文明、網絡傳播文明、旅游觀光文明、誠實守信建設、文明家庭建設、文明社區建設、行業職業文明9個方面,共25條文明行為基本規范和10條依法依規處罰的不文明行為,基本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政府辦立法科科長郭文明說,《辦法》所列舉的不文明行為當中,例如亂扔垃圾、破壞環境、不文明養犬、違章停車等問題,雖然有的行為已納入相關法律法規的管理約束范圍,但在前期征求意見過程中,市民反映集中、社會關注度高,盡管與有的法律法規相重疊,《辦法》仍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在條文當中予以重申和強調。
文明行為促進既需要公眾的參與,也離不開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多元合作共治?!霸谏衔环ɑA上,我們著眼于突出問題,制定出更切合三明實際的市區文明行為促進辦法,把道德規范上升到法律層面?!惫拿髡f,只有內外結合、雙管齊下,文明行為才會越來越多地出現。
融入三明特色,傳承三明經驗
文明行為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
我市作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發祥地之一,經過30多年的持續創建,于2015年2月榮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期間,“門前三包”“聯創共建”“滿意在三明”等許多經驗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如今,翻開《辦法》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社區共建理事會”“聯創共建”“滿意在三明”等字眼躍然紙上。
文明行為促進需要全社會參與,激活社區這個“小細胞”,才能釋放社會的“正能量”。把居民委員會應當發揮社區精神文明共建理事會作用,共建聯創等內容寫入《辦法》,深化了“共建”理念,傳承了三明經驗。
“今年是我市開展‘滿意在三明’活動30周年,把深化‘滿意在三明’和我市創建文明窗口活動相結合,進一步體現了《辦法》的可行性?!笔形麄鞑空{研員陳里平表示,精神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您好,請自覺排隊上車……”每天清晨和傍晚,高峰運營時段,公交站臺上總有一群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公共文明引導員,時不時揮舞著小紅旗,引導市民安全上下車。如今,這群市民眼中的“信號燈”也被融入貫穿到條文中。
“《辦法》規定我們有做好文明行為宣傳,引導、制止和糾正不文明行為的責任,以后遇到違反交通規則的市民時,勸說的底氣更足了?!痹诿妨袇^“吉祥福邸”公交站點服務的公共文明引導員潘美華難掩笑意。
三明在精神文明創建中有自己的品牌,這些經驗與成效的取得,為《辦法》的出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和基礎。郭文明說:“用法律形式固化傳承三明經驗,體現了我市對文明成果的鞏固和倡導?!?/span>
倡導文明行為,弘揚文明風尚
當崇尚文明、追求文明成為一種文化基因時,文明觀念的水位自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升高。
三明是座“好人城”?!叭鳙I血大王”林瑞班1998年5月發起組建了全國首家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如今,個人會員已經從最初的200多名,發展到2807名。有175人無償獻血累計突破1萬毫升、造血干細胞捐贈11例;市藍天救援隊隊長余斌與隊友參加各項體能技能訓練,苦練心肺復蘇、皮劃艇水中急救操作等多項技能,助人于危難之間;4月28日,“彩男愛心發屋”公益聯盟正式成立,從堅持18年義務為孤寡老人理發,到吸引5個志愿服務組織加入,整合資源為幫扶群體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內容,莊彩男的善舉感動了一座城。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如何呼吁更多市民發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辦法》大力倡導見義勇為、慈善公益、無償捐獻、綠色生活、志愿服務等行為,使法律規范更多體現道德理念和人文關懷,進一步樹立文明標尺。
“不是‘見死不救’,而是在勸阻過程中,被人威脅怎么辦?”面對部分市民的“質疑聲”,《辦法》明確提出——威脅、侮辱、毆打勸阻人、舉報人,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確保志愿服務落到實處?!掇k法》還倡導和支持公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提出推動建立各類志愿服務組織,拓寬志愿服務領域,創新志愿服務方式,開展志愿服務精準對接。
文明行為重在宣傳和引導。郭文明說,目前,《辦法》僅在市區執行,以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拔覀兿Mㄟ^市區的實施成效,帶動三明各地更好地執行《辦法》。”
城市的文明品質由人的文明素質決定。如今,通過文明行為促進立法,我市將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更好地發揮法治的引領與推動作用,這對于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