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記者:林起煌) 8月2日晚,秋風吹拂,華燈初上,明溪縣胡坊鎮肖家山 村的文化廣場一片歡騰:廣場中心,阿姨們跳起了歡樂的廣場舞;文化長廊里,老人們三五成群樂呵呵地嘮著家常;孩子們在操場上快樂地嬉戲……
胡坊鎮肖家山村位于明溪縣城的南面,村部距縣城12公里,距永寧高速明溪南互通口
16公里,全村轄
9個自然村
11村民小組,
287戶
1021人。
2012年
12月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5年列入首批“市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6年命名為“省級生態村”。
2017年列入省級美麗鄉村整治名單和改造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省級重點扶持名單。
肖家山村生態優越,是閩江支流漁塘溪、胡貢溪、九龍溪的“三溪源頭”,山體的抬升和溪流的切割,形成眾多峽谷、急流、瀑布,其中仙源、仙澤、仙坑三處瀑布總落差達50多米,境內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5.39%,有銀杏、紅豆杉、黃腹角雉等10余種國家級保護動植物,有金線蓮、靈芝等多種珍貴藥材,是三明城市周邊的“野性公園”和“森林氧吧”。文化醇厚,建村已有千余年歷史,文化底蘊濃厚,人文景點繁多,至今仍保留日峰寺、月峰寺、古驛道、古民居、水尾廊橋、泗洲廟等古建筑以及古石碑、官印石、演武石、古井群等景觀,還流傳著八仙下棋、畫師神筆鎮邪妖、太平軍進駐山寨等民間故事和傳說,傳承下來“胖胖舞”等民俗和編織草席、土布等傳統工藝。紅色印記,自1931年6月至1934年10月,工農紅軍先后7次進駐胡坊,紅四軍十三師宋任窮、十九師肖勁光等紅軍將領多次到肖家山開展革命斗爭;1950年1月31日,解放軍261團指戰員經肖家山,直下古驛道解放歸化城,至今保留紅軍駐地、紅軍井、警戒戰壕等紅色遺跡。
肖家山村自然景觀獨特、人文底蘊濃厚、區位交通優越,具有豐富的旅游開發潛力,依托村莊列入中國傳統村落,規劃打造鄉村旅游休閑特色村。實施宜居環境建設。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堅持不搞大拆大建,使村莊建設既有顏值,又具鄉愁,拆除豬牛欄、谷倉17個,建成污水處理池、公廁,整治改造氧化塘5口。實施村莊美化亮化,完成中心廣場、門樓綠化彩化5500余平方米,安裝仿古路燈40盞,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立足村莊原始風貌和規劃布局,按照“修古如古、修舊如舊”的要求,實施修繕泗洲廟、玄武水尾古廊橋、日峰寺、月峰寺等古建筑和48座古民居,建成村口仿古式門樓,完成景觀假山、停車坪、風雨亭、中心廣場、巖頭寨森林步道等建設,扎實推進連心亭景觀、沿溪步道等項目建設。加強對閑置房屋的改造利用,對閑置的肖家山小學校舍打造成餐飲服務經營產所、特色民宿和校外寫生基地,肖家山民宿今年被列入市第二批“綠野鄉居”名單,引進落戶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三明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三明美術家協會“創作寫生實踐基地”,吸引了眾多知名高校學生、攝影協會來肖家山采風寫生、潑墨攝影,多次順利承接省、市、縣領導檢查調研。加強特色產業培育,積極推行“合作社(農場)+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組建洪興金線蓮合作社、綠三山油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7家,建成林下套種金線蓮55畝,青錢柳100余畝,金花茶約503畝。依托林分修復、生態景觀林建設,在環繞村莊的八個山頭種植紫薇、雞爪槭、楊梅等140余畝。成立蕭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著力加強對肖家山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和鄉村休閑旅游開發。
目前,肖家山鄉村休閑旅游初具規模,每天吸引縣內、三明市區、永安等周邊縣市游客休閑觀光,周末達200多人,日均游客達80多人。下一步,將立足美麗鄉村整治和改造提升傳統村落,編制完善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和旅游規劃,進一步推進余式宗祠、古民居、古驛道等傳統建筑修繕保護和農村環境整治,開工建設八仙山森林步道、書畫美術館、杉坑山塘等項目,打造賴家山觀鳥平臺、瀑布景觀、坐修禪道、特色民宿等,同時進一步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功能,更大范圍吸引和服務游客,加快肖家山鄉村休閑旅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