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鄭宗棲 顏全飚)近年來,大田縣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工作主題,始終著眼于“百姓富”,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打牢執政之基。去年縣財政支出21億多元,其中用于民生投入17億多元;今年實施民生重點項目27個、為民辦實事項目15個,9個城鄉教育基礎設施擴容工程加快推進。加快推進建設中的興泉鐵路、莆炎高速、國道縱五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縣體育文化中心、城市自來水廠、城市綠道、河濱棧道等重大民生項目受益廣大市民;加強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打造各具歷史文脈的鄉村,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力做好教育、就業、創業、醫療、養老、市政等廣大群眾關注度高的民生實事,讓全縣42萬群眾處處感受到發展帶來的成果。 美麗山城大田城關陳廣程攝
精準扶貧 惠民生增福祉 7月8日上午,大田縣召開精準扶貧專題工作會。會上,對各鄉(鎮)、有關部門精準扶貧的特色做法進行點評,著重是擺問題、找不足、開“藥方”。會議要求,各鄉(鎮)黨委要扛起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切實把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幫扶規劃、任務落實到掛包單位和掛鉤責任人,確保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
縣領導到均溪鎮紅星村調研黨建工作 吳聯參攝 福祉民生,澤沁民心。今年來,該縣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幫扶、易地搬遷、教育幫扶、金融幫扶、黨建幫扶等“八項行動”,落實脫貧攻堅“四季攻勢”,確保今年實現國定標準貧困戶全脫貧。 如何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該縣以“時間緊、任務重、等不起、慢不得” 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把準目標任務,從緊盯住關節,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扶貧政策落實、資金發放落到實處,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該縣在全省率先推行光伏產業扶貧機制,全縣總規模約15兆瓦,總投資1.2億元,目前建成并網發電,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300元以上。 同時,緊盯政策落實,對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結對幫扶等方面的政策執行情況實施精準監督,推動政策執行到位。對已脫貧的村、戶,組織開展一對一的“回頭看”監督檢查,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各鄉(鎮)、各有關部門盯緊年度目標任務,認真梳理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雨露計劃、小額信貸等工作完成情況,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吳山鄉梓溪村光伏扶貧長廊
生態大田 呵護綠水青山 在今年“6·18”第十五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一款由福建衛斯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名為“垃圾填埋場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和控制信息系統專用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展嘉賓的眼球。 福建衛斯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大田縣后,致力于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和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是國內唯一一家從事城市生活垃圾與垃圾填埋場資源化治理的專業公司。科技助力,呵護綠水青山。大田在引進垃圾治理項目的同時,將帶動當地傳統礦山設備生產企業轉型升級,著力破解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難題。
城市綠道 蘇晉鍛攝 今年6月,太湖流域第二次河長制工作交流會在紹興召開。大田縣作為福建省唯一縣域代表應邀出席會議,并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會議充分肯定了大田縣9年河長制探索經驗,通過成立河長制工作委員會,設立河長辦,成立生態綜合執法局,集中水利、環保、國土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處罰權,實現實時管河、依法治河、智能護河全覆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時,也希望大田縣繼續在全國走前頭、作表率,為深化提升河長制工作作出貢獻。 經過9年探索,大田縣形成了一系列治河護河的良方妙策,河長制工作經驗在中央深改組第28次會議上得到肯定。2015年,“易信曬河”經驗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之一。2016年,“生態綜合執法”這一獨特做法,榮獲第四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獎。 今年來,在全國以及全省全面實施河長制之際,該縣提出“雨天也要河水清,一河就是一景觀”的治河新目標,著力打造“三網工程”,推動河長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實行黨政同責,加強“一河三長”隊伍管理,成立河務管理中心,負責全縣河道保護開發規劃和項目管理;制定落實《大田縣全流域保護與發展規劃(2017—2020年)》,做好源頭治理,有效保障水生態安全,實施市場化運作,逐步實現以河養河、管養結合;完善民間“執法”體系,把愛河護河納入村規民約,讓每條河流重煥“戲水游泳、摸魚抓蝦”的美麗鄉愁,真正把群眾發動起來,實現全民皆河長。 深化河長制工作,重在常抓不懈。該縣將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以全面深化提升“河長制”為契機,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生態大田。
城區濱水木棧道 林躍攝
民生引領 提升生活品質 鳳山路是大田城區主干道,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項功能設施滯后。呼應百姓所盼,大田以列為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為契機,研究通過《大田縣舊城改造項目征收工作實施方案》,將對原汽車站片區、原火電廠及福田橋頭周邊片區、城區新建教育項目、鳳山路道路和立面等進行全面改造。 舊城改造,提升品味,該縣樹立“城為民建”理念,加大城市“四大板塊”開發力度,加快推進總投資80億元的東部新城核心區、總投資5億元的城區南部城市綜合體建設,啟動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城市“三區一路”舊城改造項目。 人民至上,城為民建。大田城區擁有15萬人口,如何把城區做大,做優做美做特?該縣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考慮民生優先,統籌教育醫療,統籌公共休閑配套,讓城市發展以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保持一致,堅持“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綠水環繞”建設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條件,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位于均溪河畔的大田縣中醫院 陳德傳攝 民生發展好,要有強大經濟要素支撐。該縣全力攻堅項目,突破招商,一個個項目落實好,一件件事情抓緊抓實,在全力推進科技、綠色、活力、快樂、和諧的“五個大田”建設關鍵年上,破解融資、用地、審批難題,共實施重點項目160個,總投資達500多億元。今年,到珠三角、長三角、廈門、泉州等地密集招商,打造富有大田特色的招商形象,引進好項目、大項目落地,在“6·18”項目對接籌備工作中,該縣已完征集項目成果30項,總投資9.4億元。 民生的觸角要延伸到城里鄉下的每一個角落,讓改革的成果惠及每個老百姓。7月8日,大田縣總醫院揭牌成立,標志著該縣深化醫改工作踏上了新征程。同時,整合鄉、村兩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總醫院的成員單位,組建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緊密型醫聯體,最終對接三明市總醫院,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真正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香山北路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4.98億元,是全市“五個一批”及大田縣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是推進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大田縣推進“南進東拓北擴西延”實施“大城關”戰略的具體舉措,對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繁榮城市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興泉鐵路圓了大田人民的鐵路夢,這條鐵路大田段經過桃源、上京、石牌、均溪、華興、屏山、濟陽7個鄉鎮的21個村和赤頭坂林場,在石牌鎮小湖村設貨運站,在均溪鎮紅星村設客運站。境內線路總長60.28公里,投資預算約45.84億元,為興泉鐵路全線縣(市)過境線最長的縣。
辦好學校 共享教育公平 福興幼兒園已完成方案設計等前期工作,并開始進行地質鉆探;赤巖小學已完成三通工程;福塘小學已完成部分征用土地測量和用地簽約……今年,大田縣進一步合理配備教育資源,完善學校布局,該縣按照長規劃、短安排原則,投資4.38億元,統籌推進20個城鄉教育設施擴容工程,可新增11000多個學位,全面提升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打造大田教育升級版。 福興幼兒園開工奠基 樂玲繁攝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面積、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城區教育資源供給與群眾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為破解這一難題,大田始終把“辦人民滿意教育”擺在重要位置,著力加大民生投入,把城鄉學校擴容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和重點工程。 教育無小事,處處關民生。搬遷教育局,讓出辦公樓辦學校;城關第二小學教學樓建設項目提前4個月竣工,確保下學期開學前順利交付使用。城區新建赤巖小學項目加大馬力推進,謀劃香山學校、東兜小學選址,劃出160畝土地作為大田一中分校建設用地。縣里的每一個謀劃壯舉,都讓生活在這兒的人們充滿了自信和定力。 同時該縣大力實施校舍安全工程項目,近年來累計投資1.98億元,重建項目76個,重建面積14.46萬平方米,校安工程占全市的1/4。2014至2016年,該縣累計投入資金6706萬元大力實施“全面改薄”工程,極大改善了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 教育為本,質量先行。為了強化教師隊伍管理,今年,該縣實施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從教學人才提升、學校管理提升、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尋找突破口,著力破解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制約和瓶頸問題,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列入全縣重點工作考評,縣政府設立每年300萬元的教育獎勵資源資金,同時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