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培潑 也許我真是一個懶散的人,學生時代不好好念書。工作了還是不愿意好好讀書,倒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休閑了,懶懶散散地看,懶懶散散地讀。工余之時,從床頭、書架、衛生間,隨手拿來一本,隨性一翻,不問出處,不問來歷,只是淡淡地看著,打發著閑閑的時光,這樣的休閑生活真好。 鳳姐說“我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我現在都是看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逼鋵?,我是有資歷和鳳姐比一比的,我讀的書可不比她少,什么《故事會》《知音》《演講與口才》之類的雜志,我也是從小就看著地,只是,看是看了,除了打發了時光,什么也沒記著,沒有鳳姐的那般修為,能夠讀成“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的這般境界。可不管如何,這樣的讀書習慣,卻成了我休閑的主要形式。 也許,休閑這兩個字對許多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水和空氣一樣,多得讓人不覺得它的特別。而對我來說,這兩個字可就是奢侈的字眼了。起碼在十年前,在我成為體制內的國有企業正式工之前,特別是在鄉下的那段日子里,為了一日三餐,溫飽生存而努力著,四處奔波,干的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活,風里來,雨里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得連軸轉,費心勞力,常常困得站著都能睡著,哪有休閑的命。 倒是這幾年,職業相對穩定,在城里有了小小居所,不再為溫飽生存而操勞費心,日子過得也不那么促狹,總算有一些零零星星,屬于自己的閑散時光,需要打發。其實,打發時光的方式,很多,運動健身、泡茶聊天、喝酒神侃……,而我倒是對讀點閑書,情有獨鐘。 許是真的老了,老得不敢去面對許多人和事。老得不愿意,在小小的縣城里,出外行走散步與人招呼。老的無力面對滾滾紅塵,應酬也好,社會活動也罷,索性都不參與了。連周末也都待在家里,靠讀點閑書,打發了時光。妻和八歲的小女,可忙了,學舞蹈,學畫畫,學書法……不亦樂乎,她們一出門,家里就靜了下來,成了我一個人的天地,隨意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歪仄在床上,或是斜躺在沙發上,與書獨處,與書相對,天地悠悠,神思萬里,唯我獨在。 其實,我從來就不是一個認真讀書的人,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如此,出來工作也是如此。但要說我沒讀書也不確切,只是,我是把讀書當作無聊的慰藉,消遣了時光的一種主要方式罷了。率性而行,任性而為,沒有選擇,也沒有計劃,經常讀著讀著還犯困。書是一頁一頁的讀過去了,卻大多沒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不過,我倒是覺得,讀書不一定要把整本書,或是整篇文章都來背誦或是默記下來,但起碼要能夠記住其中一些特別的地方。一天看一本,能記住一篇也不錯,哪怕是一句。比如,今天,看了一整天的書,我就記住了“任勞不任怨,無功”、“任怨不任勞,無用”;“坐著讀書,躺著思考,站著做人”…… 這一天看一本書,學得一句,用得一句,這一輩子,不得了了,堆沙成塔、集腋成裘,檢討人生,學以致用,那自然就人情練達,世事洞察了。這樣就足夠了,那就這么閑閑地讀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