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時值清明,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村民林首水為革命烈士劉元嵩掃墓,按當地傳統風俗,他帶上香紙,采一束鄉野里正在盛開的杜鵑花,放在墓前,祭奠烈士,寄托哀思。這樣的清明,林首水已整整守護了三十三年。 這回,林首水還帶上他的孩子和媳婦一起參加祭掃活動。一個月前,林首水愛人過世,自己年已七旬,隨著年歲增長,他希望孩子能夠接班,繼續為烈士掃墓。 劉元嵩烈士參加過淮海、渡江戰役,參加過“蘇中七戰七捷”,1950年解放漳平,在厚德村剿匪時,任副連長的他沖鋒在前,中彈受重傷后犧牲,時年26歲。劉元嵩烈士是江蘇常州武進人,守墓人林首水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烈士找到家,魂歸故里。 當天,大田縣湖美鄉元安村顏建波為他的父親掃墓,此時此景,他又思念起另一位親人,他的伯父顏良眺,1949年參加革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1082支隊703小隊戰士。1954年5月,在解放浙江沿海東磯列島的戰斗中犧牲,安葬在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5.18”海戰烈士陵園。顏建波也有一個心愿,希望自己的親人回家。1937年7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先頭部隊駐扎大田縣建設鎮建設村,村民林景地熱情接待紅軍,并悉心照顧負傷戰士,期間有一名紅軍戰士病逝在林家,林家出資將其安葬在房屋邊的官山,烈士靈魂永遠留在了這里。此后,林家三代每年為這位無名紅軍烈士掃墓。今年3月30日,建設中心小學組織400多名師生開展清明節祭掃紅軍墓活動,瞻仰烈士,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每一位戰死沙場、忠骨埋在他鄉的烈士都有他的故鄉,他們的親人們一定也在苦苦地尋找、思念著他們。大田縣民政局副局長林克源介紹,縣里將努力幫忙這些英烈找到回家的路,找到他們的親人;同時,要不折不扣,認真落實好國家政策,按照親屬意愿,支持幫助烈士們忠骨順利回故鄉。 寂寞一孤墳。鄭超健烈士是大田縣建設鎮建設村人,1992年入伍,成為一名消防武警,1994年11月,在浙江溫州一次救火行動中英勇犧牲。他的忠骨安葬在老家偏遠的深山里,三年前,鄭超健生前戰友前來緬懷追思,于深山孤墳,深感荒寂。鄭超健父母已年老,照顧孩子之墓越是艱難。 后來,鄭超健烈士忠骨遷到了大田縣烈士陵園,其名字刻寫入紀念碑。公祭活動,莊重肅穆,鄭超健父母看到武警戰士為孩子敬獻花籃,縣領導出席活動,甚感欣慰。林克源說,近些年來,先后有6位安葬在深山野外的烈士墓遷到了縣里的烈士陵園,包括大田縣最早的共產黨人葉炎煌烈士英魂也回到了陵園,讓更多人去緬懷紀念,接受教育。 清明,思念親人的日子。多少為革命事業奮斗犧牲的英烈還沒有找到回家的路,多少親人在苦苦等待。林克源說,作為一名民政干部,他永遠不會放棄,努力尋找線索,跟全國各地的民政部門聯系對接,讓烈士英靈回到他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