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林起煌)“我們是住在城區的,最近看到朋友圈有這么個現代化的大棚采摘基地,品種看著還挺多,周末剛好有空,家里4個人就一起過來看看,采摘蔬菜瓜果!”市民周女士一邊說,一邊還把剛剛采摘的一袋西紅柿提給記者看。袋子里有3種大小不一的西紅柿,顏色有紅、有黃,看起來特別新鮮。周女士說剛才她品嘗了西紅柿,感覺特別香甜,味道很不錯,這不,才一小會她們就采了四五斤西紅柿。
周女士口中所說的這個現代化蔬菜大棚,就是位于泰寧朱口鎮音山村,在省道205線旁的金湖牧歌智能溫控大棚。該項目是泰寧縣在實施“春風工程”中,發揮音山村的交通區位優勢和連片流轉土地的優勢,通過聯合6個由省派干部駐村任職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共同新建的溫控大棚項目。 在現場,記者并沒有見到幾個工作人員,原來這個大棚實行智能溫控,計算機自動控制這里的溫度、濕度、水、肥等。包括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側窗通風降溫-防蟲網自控系統、微噴曝氣降溫自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基質栽培系統等,傳統大棚需要一二十個工人管理,這里只需要6-8人,日常管理3-5個人就可以了,金湖牧歌智能溫控大棚場長鮑少平介紹說。
2015年,第四批省下派到朱口、豐巖、大田、下渠、儒坊、大布等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的第一書記們,抓住縣委實施“春風工程”的有利契機,經過充分考察論證,充分利用音山村位于205省道旁、福銀高速泰寧互通口、距縣城9公里的便利交通及省道旁數十畝連片流轉土地等優勢,決定聯合音山村在該村捆綁建設“飛地項目”,通過七村共同注冊成立泰寧春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農戶手中成功流轉到30余畝連片土地,捆綁爭取到140萬元“春風工程”專項資金,并向上級各部門爭取到305萬元資金,在音山村“七村捆綁”新建15畝的溫控大棚項目。該項目建成后采取公司化運作模式,于2015年12月與金湖牧歌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每年可獲得固定租金收入35萬元,實現村財每村每年增收5萬元,讓貧困村有了“造血”的功能,能早日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