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林起煌)新年伊始,記者來到沙縣高橋鎮官莊村貧困戶陸香英家中,見到她時,她正精神抖擻地為節后營業做準備。 今年53歲的陸香英,家里有兩個孩子都在念書,原本的日子過得十分踏實。3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子宮癌,20多萬的手術治療費用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當時,全家僅靠她的丈夫在村里打零工掙錢,微薄的工資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而且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這樣的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讓她的丈夫也倒下了,身體變得比以前更加虛弱。從此,陸香英感到自己的生活跌入了低谷,無數個日日夜夜,在病床上輾轉反側地思考一個問題:無法外出務工的她和整個家今后的出路在哪?因為沙縣人大部分都是通過開小吃發家致富的,所以,她當時的愿望就是能在村里開家小吃店增加收入。但是,治病已經花光了家里的積蓄,沒有資金就沒法開店,陸香英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就在陸香英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國家下發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及制定《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要求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為科學扶貧奠定堅實基礎。高橋鎮黨委、政府將全鎮294戶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陸香英就在其中。 像陸香英一樣,高橋鎮已幫助了不少貧困戶解決資金難題,助力他們脫貧致富。截至目前,高橋鎮精準扶貧擔保基金已發放貸款累計24筆193萬元,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 高橋鎮官莊村是沙縣農村金融改革的試點村,“村級融資擔保基金”就是在這個村率先探索建立起來的農民小額貸款擔保新模式,而“精準扶貧擔保基金”正是高橋鎮黨委、政府在總結“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著力破解貧困戶貸款貴、擔保難問題。簡單來說,持有本村農民戶口,具備一定勞動能力,且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貧困戶,無需像其他村民一樣繳納入股資金,便能通過基金貸到3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作為創業資金使用,還可享受貼補基準利率的政府扶持政策,貧困戶實際承擔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4。同時,該村實行黨員對貸款的資金申請、使用監管和項目指導實行全過程的托管,一對一結對幫扶。 官莊村黨支部書記徐道杰、主任林升江得知這個消息后,召集全村的38戶貧困戶進行座談,向他們介紹這個基金的做法、利好和風險評估,當時陸香英感覺這個政策就像雪中送炭。在鎮村兩級的共同幫助下,陸香英在沙縣農商銀行完成了審核程序,在沒有任何財產與注資擔保的情況下,順利地拿到了沙縣農商銀行的4萬元貸款,并從別人手中盤來了一家小吃店。現在的陸香英在官莊村家門口經營小吃店,每月都能為她帶來一些穩定的收入。 扶貧先扶志,首先就要振奮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貧困戶的斗志樹立起來了,觀念更新了,致富的辦法和干勁自然就有了,他們也就不會坐等別人送錢送物上門。只有這樣,貧困戶才能具備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走上富裕之路。 高橋鎮黨委、政府從去年7月開始嘗試探索建立“精準扶貧擔保基金”模式,以官莊村為試點,選擇了五戶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貧困戶作為首批精準扶貧幫扶對象,截止目前為止,共發放小額貸款20萬元,貸款主要用于貧困戶創業,逐步探索建立一個可復制、易推廣的精準扶貧工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