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春簡介: 著名撰稿人、作家、詩人、詞作家。祖籍浙江,1969年出生于大田縣建設鄉。公開出版發行的著作有:《天上的池塘》(詩集)、《模擬一朵桃花的盛開》(詩集)、《月之韻》(詩集)、《時光斑斕》(散文集)等,作品入選多種文學選刊。曾任2009年、2010年海峽論壇開幕式文藝晚會“中華情·海峽緣”總撰稿,并任2008、2009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總撰稿、連任2006、2007、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海峽月·中華情”、“山莊月·中華情”、“榮成月·中華情”、“宜春月·中華情”、“蕪湖月·中華情”撰稿,2015年應邀擔任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閉幕式頒獎晚會總撰稿。多次出任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華情”欄目撰稿和文學顧問。曾出任福建閩商大會、福建省農運會開幕式晚會撰稿等。創作的歌曲(作詞)《賀新年》、《芬芳故鄉月》、《故鄉月光》、《白鷺的翅膀》、《水水的歌謠》、《月光的祝福》等分別在央視中秋晚會、元旦晚會播出、入選世界合唱節及國際園林博覽會。其中為央視2006年及2009年中秋晚會創作朗誦詩歌《守望》、《月之韻》,為央視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創作朗誦詩歌《坊巷謠》。 附代表作: 詩歌作品: 聲音 占領,月亮這張碟子端出之后 夜色即刻皺成一塊浩大的桌布 誰將自己的手洗凈了 也就得到了光芒 雛鳥又在蒼勁的枝上肆意蹭著羽毛 啄起一條蟲子 便隱去了半壁江山 夜半嬰啼 整個村子晃作輕輕的搖籃 我仍在海邊閑坐 看破爛的船只擠滿了黃金海岸 目光散亂,這四向里 交織的繩子 干凈的孩子紛紛上了船 象一幅幅落漆的油畫 還有誰把手 指向東方 需要雷聲,這空氣中巨大的手掌 把我們從群山逼壓的陰霾中徑直接到高處 象葵花,忽略雕像 面向太陽 1999、1、25 攜帶 以光線的方式存在 穿透時空,誰 又普照了我的今生 之前,在哪一面墻內 外面還扎了森嚴的籬笆 藤厚重地攀上 肥大的葉片 沾滿夜色 樹,在風中掙扎了 枝上系滿紙鳶 無邊無際 根須比土地肥沃 迅速 漸漸地,比鹽更輕盈 融入水中 比草尖銳 也在舊椽上一聲聲呼喚 保持端莊 風景和疾病落入鏡子 完整無缺 走進葵花,從此 旋著一樣高昂的頭顱 頻繁出入陰霾與晨曦 起起落落間 一次次攜上花瓣和蟲卵 逐漸剔透 銳利 在秋后大面積收割的田野上 比火紅潤 比煙彌漫 鳥語一般泛濫 只難覓了影蹤 與我為鄰 滿室花香,此刻 在統統魚貫而入之前 我自如地進出一朵百合 沾了一身的露水 比香輕盈 輕輕一挑 便躍進了寂寞的月亮 1998、5、21 勿忘我 那年,我那樣年輕 靠在石橋的扶欄上 一束陽光照了過來 像一朵憂郁的勿忘我 后來,你記起了我 打千山之外趕來 扶欄里的體溫灼傷了你的記憶 我已不在 如果還在 已不再是你記憶里的年輕 或是木然地坐在門檻上 用滄桑的手 拂去孩子臉上的泥 別舉著一束勿忘我 站在我斑駁的門外 孩子嚇哭了 我會慌張地關上門 放出汪汪的狗來 1993、5、5 中秋月·2004 小時候的中秋 月亮是一塊碟子 盛著花生板栗柚子 和嬉戲 我們追逐著 像滿天的螢火
戀愛時的中秋 月亮是一張臉龐 無論被枝椏和大廈怎樣的掩映 隔著多少的距離 都能感受到她 干凈的光輝
病中的中秋 月亮是一面鏡子 不管身體是多么虛弱 平日看不見的東西 此刻在里面 粒粒可數
思鄉的中秋 月亮是一把勺 埋在心底萬丈的疼 蓋上了微笑酒和霓虹 依然被一一舀起
暮年的中秋 月亮是一口井 聽得見里頭所有的聲音 不會再有什么 從里頭出來 2004年9月21日
一樹梅花 一樹梅花 開在一個叫“前坪”的閩中小鎮 它在八月的時候 依然覆蓋著深厚的雪 我試圖將這樹梅花忘掉 它的屹立 我一直懷疑來自我的身體 三十幾年過去 還在季節之外盛開 從不凋零 布鞋都換成了滿街的皮鞋 自行車的輪胎也爆了 三十幾年的路途 從鄉村到小城 再抵達臺風經常光臨的廈門 的確需要一些真正的橡皮才能擦拭 搬遷的路途是這樣的曲折 里頭有懵懂、單相思 和禁閉的家門 還有300多公里的山區公路 深埋的野心 祖國三十多年拋下的焰火和災害 它還活著 沒有水土不適 沒有病蟲害 當初用心或者無意的那個知青 我不知他用了怎樣堅硬的種子 我只知道自己已經不敢提及梅花 那是一陣突然的彌漫 強烈的光 沿我的骨髓里直接游去 直至我開始顫抖 照見那些白天和黑夜 我都看不清晰的細節: 一塊釘滿生銹的釘子的小木片 躺在公社食堂后面的水溝邊上 一塊有水就會塌方的黃土坡 一個溫暖的小手里 滑動的糖果 最清晰的是一座烏黑的瓦房 緊挨著可以抵達縣城的公路 公路通向我外婆的藍衣襟 翻起外婆的白短褂 右手邊手縫的小口袋里 我現在還看得見里頭有一枚5分錢硬幣 正好是我夢想的重量 被滿城的冰棒箱牢牢凍住 那樹梅花就開在那幢小瓦房里 有霉氣和眼淚的味道 還有一件搖晃的潮濕的背心 什么顏色我忘了 離一張兩條長凳支著的單人床最近 那樹梅花,火紅的被雪覆蓋的梅花 就橫在桌上 在一把滴著顏料的毛筆下面 就是這種河畔經常劃出血的枝椏 第一次突然完整地躺在我的面前 沒有一點砍伐的聲響 一樹的梅花 驟然倒進我的身體 無聲無息 似迅速撒到雪里 漫天通紅的炭 我即刻燒著了 像那樹被梅花點著的枝椏 點著的雪 這燃燒的一樹梅花 三十多年過去了 火還沒有撲滅 依舊在蔓延 讓我在時間的后面 還看得清故鄉—— 梅花狀 紅色 很香 可以張貼 還沒有干 2004年2月24日 又是空港 這里分明泊過一排老船 斑駁的舢板打開在月下 海面有了洶涌的木紋 關于海上的一次獨舞 其實是一根桅桿的傳說 明滅在霧靄中 起起落落的腳尖 像鷗 木的紋路正游進身體 此刻,我抵達的時候 又是空港 腐爛和動蕩都已掩埋 海面如玉 泛出平滑的光澤 像我不曾滄桑 一直披這寶藍色的綢緞 惆悵呵,惆悵 今宵滿懷的忐忑 無舟可渡 獨立彼岸 整個海洋只是一片葉子上的露 淡淡閃爍著月的光芒 像株棕櫚呵 面對空港 卸不落一身的繚亂 2008-2-24 桃花引 桃花,在前面引路 落一地胭脂 長橋又矮亭 坡上坡下 無不濡進宣紙般的濕 誰在后面 將腳步放輕 咳嗽捂緊 怕驚飛了 一樹芳菲 沒帶酒水 桃花,在身旁 早踉踉蹌蹌 臉色緋紅 湊過耳朵 盡是癢癢的氣息 隨口哼哼 有蜂和蝶 在發間舞 似兩枚彩簪 哈哈,桃花桃花 40年相隨 今日最迷離 忘了江山高低 人世冷暖 只拽我衣袖 拂我微霜兩鬢 聽不得忐忑心跳 似焚香指尖 于蒼茫中 在前世今生 彈撥 2009-2-24 守望 ——寫在2006年中央電視臺全球直播的“海峽月·中華情”中秋文藝晚會 在閩南,在寶蓋山 在相思的高度 隔著800多年的南音悠悠 穿越蒼茫大海 至今人們還能看到一座塔 喚做姑嫂塔 它的姓氏是堅忍 它的模樣是眺望 不是每一座高山都夠得著期盼 閩南姑嫂就一次次將石塊懷抱肩扛 置于山巔,堆砌成臺 望斷秋水 她們又剪下秀發揉搓成線 踮起腳尖舉高風箏 放飛思念 于是,千山都聽見了呼喚 綿延不絕匍匐而至 期待相擁 于是,百川都看見了淚光 潮起潮落 動地撼天 于是等待就瘦成了塔 年年歲歲聳立在時間之上 于是塔就有了光芒 從此照亮回家的方向 風雨里的姑嫂塔啊 其實就是一個喚歸的手勢 船行萬里都能看見 黎明里的姑嫂塔啊 恍若一塊燦爛的玉 閃爍著人世間最樸實的光華 而此刻 月光開道 秋風浩蕩 夜色中的姑嫂塔啊 又獨上山岡 在帆的上面踮起腳尖,守望 萬頃波光 2006、10、6 驚蟄 我覺得我應該是聽到了動靜 從灰色的霧霾里伸出 從蚊帳里探出來 手掌打開,旋轉一圈 有五道光芒照出 如響箭入了桃林 媚眼紛紛睜開 胭脂的臉龐一律仰起 昆曲一則則幽怨里斷裂 像一串串桃花枝 探到了眉間心上 開始搖擺 不倒翁一般有了明顯的傾斜角度 用嚇,試圖撐開 那些一直不想聲張的喉嚨 那些春寒里蟄伏的小獸 毛茸茸,已現出了騰騰熱氣 天空里有巨大的蹄聲 應了夢里頭的呼嘯 和胎衣里的雜沓 太平無事 其實,天色依然陰沉 只是我 剛動了一下念頭 2014-3-6驚蟄日 換個活法 母親,兩個月零十二天過去了 這世間的糧食再也不能給您營養 您也不用再添加衣裳 這兒的寒風吹不進您怕冷的身體 您從我的胸口進進出出 再也不用顧忌兒子的疼痛 我又看見您在我們的餐桌上、茶杯里、吊燈沿 輕輕舞起那把火紅的太極扇 您緩緩的腳步輕易地漫出了墻 布滿了整個星空 我寫這首詩的時候 您往昔一般又坐回我身邊的沙發里 我放下筆搓著您右下腹的腫塊 您仰起清瘦的臉龐又問 是不是醫生24年前換瓣手術時滯留在體內的紗布 您心臟無力時永遠靠在朝南臥室的床上 只是此刻您可以靠的地方更多 您瘦小的身體一靠 瞬間就是您可以隨時休息的沙發 母親,您坐在我的車后座上 再也不會抱著抽筋的小腿 更多的時侯您會在車窗、飛機的舷窗內外伴我飛翔 您現在的模樣再也與染發、假發無關 只要您高興 您瞬間就是我們頭頂上云,喝著的水,洗臉時的毛巾 以及呼吸里的氧 母親,從2014年的11月4月下午3:39分開始 您再也不需要這人世間的呵護與傷害 您交出操勞壞了的心臟 換了一種活法 再也沒有路標 沒有歸期 我們今生再也無法阻擋您自由地飄揚 更無處凝望 2015-1-16 集美的秋天 秋天來了 這其實是一個借口 想把菊花搬出來 放在不長蘆葦的勿忘湖邊 他們金黃的手指不會伸出 集美的秋天 菊花是透明的 可以看見的是時光一批批凋落 沒有具體的葉子承載 是托給一個翅膀的剪影 或者被迎頭痛擊后的滿眼星光 我也沒有想用上咳嗽 那突然的聲響 其實還擱在春天里,破著 擱淺多月 一抹流霞漫上肩 好吧,我其實披的是這條圍巾 然后就是沒有姓名的哭者 想著迎風 擁抱而來的卻是溫暖的身體 她們牽起誰的手跳舞 醉,在眼眶里顛來倒去 不肯讓出一絲空間 此刻,我真的就在這樣的秋天 在集美突然提交給我的 如此明顯的借口里 誰都不能跟我走 我都無法確定此人是我 出入的大面積蒹葭 只是我密密麻麻婆娑的影子 2015-10-21
白巖山的月亮 ——5月7日夜會巖城詩友 今晚,我拽緊單薄的衣角 云霧疾飛上臉龐 耳畔呼嘯過巖石和猿聲 身下是巖城圖書館報告廳的萬丈深淵 回聲時而蜂涌 忽然寂寥 在彼此的眼前 我們多像那些初夏雨蒙蒙的戴云山群 模糊著彼此的高度和樹影的濃淡 卻明了對面的郁郁蔥蔥 和影影綽綽 只要向彼此的方向縱身魚躍 一次龐大的浪涌 必然濺起一朵盛大的荷花 或者更像一棵樹 突然收到虬枝 無論凋落多少年 一觸及樹干 光合作用即刻嘹亮 只是今夜 你我都道不清彼此的姓名 忘了與誰相握 在山下的圖書館 我陷進的是30多年前 在白巖公園里我躬身挖過的深基 今夜的我們 多像那些暫時裸露的根須 而白巖塔秀麗的剪影馬上就要脫下 360級臺階 即將滑出1982年至1987年 以及之后的日子我深埋的那段旋律 此刻,整座白巖山只顧雄起 只管堆積 忘了今夜 有幾個兄弟站在上面就會有幾個月亮 閃爍著時間內外的萬家燈火 衣襟一起閃電般擺動 2016-5-9補記 原諒 請原諒 這里的山只盛產石頭 這匍匐的房子是石頭 樹是石頭 河是石頭 大地是石頭 天空也是另一塊挨得很近 更加龐大的石頭 請原諒 我總想著從這些石頭里出來 像閃電離開烏云 蓮蓬離開淤泥 我搖擺 山,瞬間游移 我升高 池塘開始起伏 我忍不住要說出的每一句話 都是石頭堵在心窩 捂了千年的秘密 我一歌唱 所有的石頭即刻淚流滿面 請原諒 此刻的我依然守口如瓶 在你們挑剔的目光中 在油彩的畫面里 仍看不見我 我和那漫山遍野的石頭站在了一起 像守候陷入了沉默 已將陰冷含在嘴里 彼此構成角度、厚度和高度 在不為人所知的角落里 相互輝映 如果注定不能飛翔 就原諒我吧 讓我們一起嵌入腳下的這片土地 就這樣挨著 緊緊簇擁 淪落成時間里 冰雪之后 誰呼吸里那座隱隱作疼的故鄉 2014.6.30 (私人作品禁止轉載,如要轉載請聯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