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生鐘 進入年關,每年一度的舉國大遷徙開始了,外出營生的“候鳥”們紛紛往家趕,大家騎“電驢”、擠火車,拎著大包小袋,千里迢迢只為與親人待上幾天。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快了回鄉的步伐,盼著和父母兄弟早日團聚。 寒雨下了一個冬季,鄉間到處濕漉漉的,好在臨近除夕時,天空居然現出艷陽。但見路上,人們正在打理衛生,許多換洗下來的衣物晾曬在陽光下,風吹被單揚成彩旗。陽光快步往山下走,追著日頭西馳、或者由西向東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狂奔的車流,身披金光在村路上蜿蜒,演繹著歸心似箭。它們如同溪谷中殊途同歸的游魚,匆匆而過卻裝滿初心。梅花在嶺上怒放,挑著酒窩的粉桃也悄然綻開,香甜的暖意充滿了回鄉路。 此刻若是孩提,我準會跟著父親去爆米花掙零花錢。米花是鄉村兒童過年最美的禮物,無論我們走在哪里,身后都會跟著一群“追星族”。 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墻角卸下挑子,撿拾起地上的枯枝爛木把爐火升旺,不待開口吆喝,孩子們早已經提著大米和塑料袋,里三層外三層把我們圍住。父親一手拉風箱,一手時而順著時針、時而逆時針搖著爆米花鍋。我在一邊添加柴火,幫忙稱米和加糖精,有時整理麻袋給客人裝米花和收錢。時間久了看得多,我也像父親一樣會兩手同時操作風箱和鐵鍋。待壓力表轉至指定刻度時,墊著手套抓起吱吱噴氣的熱鍋,將麻袋裹緊鍋蓋,然后右腳踩牢,再一只手握鍋柄,一只手用鐵管敲開閥門?!班亍钡囊宦暣囗?,頓時地動山搖,白煙冒起,空氣中迅即飄起濃郁的香味。 圍觀的人不論大小,大家不顧阻擾、不忌滾燙,也不怕麻袋口沾滿了鍋灰,瘋狂地撲上來抓起米花就往嘴里塞。來爆米花的人胸懷都很寬廣,誰也不在意被吃了多少。這時候,我也趁機往嘴里塞米花。我還常常把收到的錢偷藏了一些,等除夕回到家中,自以為父親不識數好騙,在姐姐和妹妹面前炫耀。 村人過年有兩種風情,近一半的人提前一天進行,傳說因為地方小和人口少,祖上為了防止食物被盜劫。父親每到此時就會摘下墻上的嗩吶,用一條干凈的布小心擦拭灰塵,然后倒入清水,依著門楣咿哩哇啦忘情地吹起了童年學會的曲子。鄉村約定俗成自古“亂琴不亂吶”,村人聽到嗩吶就知道年到了跟前。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敲起了鑼鼓,聲聲撩撥。 夕陽把山的影子拉成一具臥佛時,老屋響起了噼噼啪啪的炮仗。父親在廳頭點著了蠟燭,門口的燈籠也閃出光芒。暮色里,鍋里沸騰起湯圓,丸子一粒粒暈紅了眉梢,也洇紅了小口。 順著山巒往上抬望,天空宛如被咬去米皮的粘糕,也像不小心敲壞了瓶頸的玻璃酒瓶,明晃晃的缺口留下不齊整的邊,深邃中藏著遐想。光影點點迷離,光彩迷人極致,屋里亮著燈盞,頭上懸掛滿天星光,北斗七星彎成了一把如意。公雞的叫喚一應一答,村莊拉近了距離,彼此的心靈也緊了,我甚至聽見屋檐下流水“嘀嗒”的輕響,一家子都在圍看春晚,母親卻不停地來回走動,她把自己做的零食往孩子的衣袋里裝。聯想起白天大家擠在屋角曬太陽時的情景,相濡以沫,其樂融融,原本冷清的小家霎時間充滿了歡樂! 身教重于言傳,孝順就是孝敬長輩和順從父母!我不待母親給孩子壓歲錢,先行向二老送上祝福的紅包。我還帶著孩子去五保戶家送年貨,看望被賣到鄰村去的祖父胞弟,向村上的老者問好。幸福也許就是能與家人一起分享艱辛和快樂!正像一位朋友在微信圈上說的那樣,小青年從機關回到鄉下,很早起床上街去幫家人賣菜,雖然累得腿腳發酸,餓得饑腸轆轆,但這就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