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生鐘 世間的許多事物就是神奇,歷代供奉在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普照堂上的章公六全祖師塑像,1995年冬被盜走后杳無音信,在沉寂了近20年的時間后,突然出現在國外的展覽會上。與此同時,媒體爆出驚人發現,佛像內部保存著一位古代僧人完好的骨骸,內置的麻質圓形坐墊上,書有元代至元二十九年即“壬辰年乙巳月壬辰日乙巳時(1292年5月18日)”“住普照堂僧一崇謹題”的“重塑祖師寶相”細節文字。科研人員測定,和尚的死亡時間在公元1022年至1155年之間,年齡為30至40歲。這就是“全身舍利”,或者“肉身菩薩”!
祖師傳奇 章公六全祖師法號普照,俗名章七三,出生在大田縣屏山鄉路口村,傳說于北宋元佑年間(1086-1094年)農歷十月初五在陽春村坐化成佛。因身、首、四肢俱全,佛化名章六全,另一說也叫“七三禪師”。他生前樂善好施,以醫術為民眾解除病患。由于他的全力相助,使陽春林氏家族在瘟疫流行時躲過了滅頂之災,所以在他坐化后被尊為祖師供奉至今。 章公雙腿盤坐在“八仙桌”上坐化成佛,當地老百姓傳頌他喜愛看戲,是在看戲時不知不覺圓寂的。其塑像眼簾低垂,慈眉善目,靜謐安詳,側面看去臉上似有笑容。 相傳,章七三幼年隨母改嫁至陽春村,是個放牛娃。有次放牛來到一個叫佛子格的地方受到仙人點化,成為得道高僧。他皈依佛門后常到周邊村鎮誦經,采集草藥免費為村民治病,廣結善緣。后來在陽春村青龍山修建庵堂,圓寂后在肉身未腐時被當地信眾塑成佛像。近千年來,章公祖師一直供奉在普照堂的正廳之上,裸露的臉龐被興旺的香火煙熏成灰黑色。 章公祖師肉身佛像在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劫難,但都有驚無險和絕處逢生。首次在明代,那是因為出家人多,寺廟又占有了大量的土地田產和勞動力,國家賦稅與征兵受到影響,于是全國性開展禁佛運動。章公托夢給村民要他們救自己,將林氏宗祠里的神位牌與其塑像對調置放,這樣讓來人見到佛堂里供奉的不是佛像,就沒有毀寺,走了。普照堂和章公祖師像保住后,從此寺廟和宗祠功能合一,分三廳并列供奉神位,中間的供章公祖師像,右邊為珈藍諸佛,最尊貴的左廳供奉著林氏列祖列宗牌位。
其次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破四舊”時期,造反派第二天就要進村破壞佛像了,村民們抬著130斤重的肉身佛像連夜藏到村外去,有人為了保護它還一起掉進水田里。最近的一次就是真身被偷,并且走私出境。 陽春舊事 章公祖師坐化成佛的陽春村原名王春,舊屬泉州府德化縣轄地,1950年劃歸大田縣。這里地處大田最南部,與泉州的永春縣接壤。自古以來,陽春是閩中通往閩南的必經要道,商賈云集,貿易繁榮,昔日陽春街徹夜通明,客棧入住爆滿。 唐開元六年(718年),林法旺肇基吳山鄉梓溪村,次子林戴惠之三子林朝陽遷入陽春。初與蔣、杜三姓村民同居,至宋末元初時局動蕩,村中寨堡、房屋俱焚毀,村民流離失所。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強盜掠村,房屋又被焚盡,唯普照堂及莊姓之屋幸存。明正德以后,他姓祖屋、田園俱賣與林姓而遷居異地,看管普照堂佛像和寺廟的人皆為僧道。 清朝中期,河東河道總督、山東巡撫李清時,見王春人姓林非姓王,取一世祖林朝陽和二世祖林建春名各一字,將王春改為陽春。這個李清時是大田隔壁縣安溪湖頭人,大學士李光地的重孫,字授侯,號蕙圃,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出生,清乾隆七年(1742年)登進士。他聽聞了章公的神跡,為其題寫“開山恩主顯化六全章公祖師”匾。 民間傳聞章公小時候與黃公祖師一起放牛,兩人為爭佛地立下詛咒,章公不過“佛插記”,黃公不過“黃沙坂”,并順手把趕牛鞭插下為界,結果長出了一棵奇特的大樹。黃公和章公同為閩南人,他坐化在大田縣謝洋鄉的白玉村,其兄弟倆修煉得道皆成佛。 “佛插記”又名“東埔嶺”,“黃沙坂”則在東埔嶺下的山腳,舊為陽春村的一個自然村。章公插下的樹條長大后郁郁蔥蔥至今仍在,胸徑約70厘米,長出的果實外形像楓香果,又似“百日紅”花蕊,全村8000多畝生態林里還沒有誰找到相同的樹,大家都叫不出樹名。
年青人不信邪。有一年,迎佛游神活動時,有人故意把章公的雕像(副身)抬過了東埔嶺,正玩笑著說佛咒不靈,抬佛像的轎桿忽然斷裂。如今村人遵循傳統規矩,每次迎章公祖師巡境到此,必繞道而行。 戲迷美談 演戲酬神是大田民間的傳統習俗,活動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又可通過戲劇故事教化行善、傳承歷史。章公愛看戲,陽春的村民都這么說。在新近發現的一冊年份久遠的手抄本里得到印證:“陽春庵章公誕日、十二月初四成佛,普照堂時演劇……” 傳說,章公在成佛前有一次去泉州看大戲,他在山上給牛群畫了圈活動范圍,然后就走了。結果看著了迷,好幾天后才回來,牛群把草啃光了,只好將泥土也吃掉數尺深。 成佛后的每年十月初五,村人必請戲班來助興。有一年因籌不到錢,陽春村民決定不請戲班演戲,結果到了那天,村道上出現了抬道具的演員。村里老者見了覺得奇怪,問對方都沒有人去請戲怎么就不請自來了?戲班主回答說有呀,是一個穿麻布衣服的人來請的!大家始知是章公自己化身去請的。后來戲班在庵里贈送演出不要戲資,只求村人供給飲食就行了。
又有一次,章公托夢給村人讓他去請戲,回答說沒錢呀。章公在夢里告訴他說沒錢怕什么,明天去大田挑。村人將信將疑,帶著扁擔用具真的去了大田縣城。在一家店鋪前,他來回走動不知該怎么開口。店主見了,笑他腦子里有問題,便拿了一堆破磚爛瓦用紙包起來往街上扔。本想戲弄一下來人,沒想到那人拾起后打開紙團,竟然發現里面的銀圓都是真的,而商店錢柜里的錢全變成了瓦礫。這時店主才恍然大悟,知道是章公顯靈,于是大發感慨,許諾只要村人挑得動,店里所有的金(火燒紙)、炮,任由他挑走用作敬奉祖師,并且年年親往普照堂進香捐奉香油錢。 身世謎團 由于年代久遠,歷史上陽春等地頻遭匪患,相關的資料保存不齊,一些事件只能靠口口相傳,章公的身世也留下了許多待解之謎。比如:十月初五是他的成佛日還是誕辰?陽春人習慣地叫法為“佛生日”。如果以民間傳統的斷句方法,豎寫的句子每句按“生、老、病、死、苦”五字反復運用,只有六、七字以及十一和十二字為吉,那么章公誕日是十月初五,成佛日應為十二月初四。 還有,另據《王春家譜·普照堂記》的記載判斷,章公祖師約在37歲時坐化。天天念經、吃齋、喝茶的和尚普照與醫者七三禪師,因為營養不善,也或許像神農一樣為了給他人治病嘗百草,抑或追求肉身成佛,沒有苦痛地追尋如來而去?! 荷蘭專家檢測佛像遺骨猜測:主人公“明顯地非常憔悴,這可能是患病或是節制的素食習慣引起的。也可能是他在生命即將結束前為了生成肉身而禁食造成的。這位和尚的牙齒有幾處病癥。他的左下腭第二磨牙牙齦嚴重膿腫,第三磨牙(智齒)被齲蝕。這些病癥不斷加重。他一定是經歷了長期反復的痛苦,并最終導致了死亡。” 農歷十月初五章公祖師生日慶典,陽春村民所獻的祭品必少不了一道黑色素食美味“葜籽糕”。虔誠的信徒把它切成條狀,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大盤,但味道甜中帶酸,綿柔且有嚼勁,很是獨特。這跟章公生前堅持的飲食有關,這種風俗小吃應是有利于養身的藥膳。“葜籽”為山野南燭樹長出的烏飯果,每年秋冬采集,烘烤至碳化碾成粉末,摻和粘糕做成“葜籽糕”。
時代信仰
大殿神龕的右側緊挨著章公祖師端坐著一尊略矮小的神像,紅袍正中繡著“陳公祖師”四字。陳公是明朝人,崇禎年間坐化在距普照堂正對面不到50米遠的“拜塔崙”上。殿右廳還有觀音、護國大夫及護國夫人神位。陽春村民介紹,它們與陳公祖師一樣,都是臨時安放在這里的,等屬于它們自己的廟宇重修后,普照堂只供奉章公祖師、林氏先人、珈藍佛。 佛道結合叫作祖師信仰,陽春是個佛教勝地,周邊還有其他眾多的祖師廟等。他們過去同屬泉州地區管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基本大同小異。 宋元之際俗信盛行,尤其在閩南地區,常以高僧大德或者有功于民者之遺骨塑像祀之,稱曰某公。章公祖師信仰就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他原來走過的地方、住過的草堂、圓寂地,都被賦予了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如今,還有石黿寺遺址、章公水鼓、老牛聽經石等傳說在陽春等地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