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林起煌
通訊員:楊燕浜)大田縣出口型針織時裝行業經過產業結構調整,行業景氣全面復蘇。今年1至10月,大田縣兩家大型針織時裝企業出口1069萬美元,占全縣生產性出口企業的90%,成為大田縣出口主力軍,出口同比增長35.3%,出口型針織時裝行業結構升級效應開始顯現。 針織時裝行業是大田縣最早引入來料加工出口行業,屬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發展繁榮時期全縣共有大大小小100多家針織時裝企業或家庭作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陷入低迷,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產品價格過低,許多企業或家庭作坊無法存活,只能倒閉關門。 面對困境,針織行業只能產業升級。2012年以來大田縣少數實力雄厚的針織企業紛紛購置電腦機,以替代手工機械,節省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淘汰了多數手工機械為主的針織企業,競爭能力顯著提升。港資企業南湖針織企業陸續更新342臺電腦橫機,大面積設備改造更新大幅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今年前3季度共出口814萬美元,同比增長40.3%。勞動力雖然從原高峰時2000人回落到現僅800人,但產能大幅提升,現年產針織時裝可達200萬件。 產品定價話語權也由弱變強。過去100多家針織企業或家庭作坊針織時裝加工費低廉,相互壓價,惡性競爭,針織時裝加工費沒有定價話語權。經過產業重組,如今南湖針織、宏潤針織更新了電腦橫機,生產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品定價話語權逐步增強。宏潤針織來料加工工繳費更是由過去5%提高到現在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