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鄭得泉 宿舍樓前的一株棕櫚上,飛來了許多燕子。一時間,樹上嘰嘰喳喳,熱鬧得很。棕櫚那窄長的葉片上,已經歇著不少燕子,又有伙伴飛來。為了尋找落腳的空兒,那么多的燕子都不停地撲扇著翅膀,眼前全是燕子那晃動的影子。棕櫚那窄長的葉片哪經得起許多燕子的停歇,搖晃著,似風兒拂過。一只先歇著的燕子“唧”的一聲飛起,許是給后來者讓位。有時,三五只或者更多的燕子“噗”的一聲一起飛走,繞過新建還未裝修的紅磚樓房,飛向田野。過了一會兒,它們又飛回來。它們時而飛起時而歇下,起起落落,難得靜靜地歇一會兒。 倒是附近居民照明電線上的燕子規矩多了。盡管有的燕子用喙梳理羽毛,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但是它們沒有飛起落下,而是依次停歇在電線上,列隊似的站成一長排。它們站立的朝向基本一致,也穿插著三兩只不同朝向的燕子。長長的隊列中,它們尤其突出、醒目,就像體育課中隊列訓練時轉錯方向的學生那樣,一眼就被人發現,進而引來一陣哄笑。 遠處,三條呈品字形的高壓輸電線橫跨在田野的上空,最頂端的一條電線上,滿是密密的小黑點,那么多的燕子守候著地里的萵苣。遠遠望去,青褐色的田地上空,自東向西劃過一條長長的粗而有致的墨線。 這么多的燕子,雖然停歇的處所不同,但是它們在中午——同一時間聚攏而來。 站在陽臺上,靜靜地看著,倒是為燕子著想:深秋了,燕子啊,你何時飛到更溫暖的南方去呢?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斷腸。”自古以來,深秋都是秋風蕭瑟,草木零落,白露為霜,候鳥南飛,讓人生出纏綿的思念之情。可是,現在雖然已是寒露的節氣了,但是陽光穿透薄薄的云層,大地依舊一片溫暖。全球氣候變暖,使燕子遷徙的日子一再推遲。“四時無失序,八月自知歸。”杜甫要是能活到現在,肯定將詩句寫成“九月自知歸”或“十月自知歸”。 其實,“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崖深處。”燕子春向北來,秋復南返,看似歸去,其實幾曾歸去,只是到綠色山巖深處尋幽訪勝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