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菇中之王”美稱的紅菇,營養豐富,食療價值高,加上無法人工培植,野生菇產量低,因此彌足珍貴,被譽為“純天然高等野生山珍”。 “紅菇村”里說紅菇
大田縣東風農場的盂坂村是個“紅菇村”,產紅菇的歷史悠久,南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小山村被一片巨大的綠色包裹著。
農歷八月,天氣悶熱,空中不時砸下驟雨,大地上彌漫著濕重的水汽。這時節,正是野生紅菇生長和收獲的旺季。在“三分陽,七分陰”的林蔭地,“紅菇村”采紅菇的活動月初開始。若是正常年份,紅菇頭尾能采20多天,但盂坂這地方今年雨水多,菇反而長得少,中秋節未到就草草結束了。 盂坂的紅菇比別處特別,村民們說它的味道較甜,含有氨基酸達18種之多,因此供不應求。商販們每年都直接到村里來收購,沒有包裝的干菇1公斤可賣3000多元。 “紅菇跡(地)出紅菇”,這是大田的民間俗語,比喻那些家風好、后世能人輩出的人家,像“寶地”上長紅菇一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因為這種食用菌是栲樹和楮樹根系的共生菌根菌,只長在闊葉林混交地,在分布上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夠隨便長出,所以其珍貴和獨特性可見一斑。 野生紅菇的子實體初為扁球形,后逐漸平展、上翹、中部下凹。菌蓋顏色大紅帶紫,中部呈暗紫黑色,邊緣平滑;菌褶雪白,背面絲條細密均勻,呈灰蘭色,菇腳矮圓不空心;菇柄基部著生多條白色素狀菌絲,向下延伸成菌與根之間的伴生外生菌根。 盂坂的紅菇還有一個不同處,它的菌蓋上有皺紋般的花紋,由里至外一圈圈規則擴散。有研究者發現,這里的紅菇在生長前數天,地上先長出雜菇,待雜菇停長后半個月內,紅菇才開始大量生長。一般是山下的菇比山頂的朵大,量多。 盂坂的紅菇味道清甜、柔和、鮮美,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鐵、鋅、硒、錳等,既養血、補血、活血化瘀、祛水腫,經常食用又可防感冒、消化不良、、兒童佝僂和抗癌。 肝硬化人護“金山”山養人
在盂坂村的林區里,但見鋪滿了落葉的樹蔭下,一蕾蕾紅頂子、白菇柄的野生紅菇,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像童話王國里的小紅帽和小紅傘,醒目的光芒與靚麗的倩影惹人心醉。
盂坂人以前采紅菇都各自為陣,每天三四點就奔走在自己熟悉的地點開始忙乎。這樣做,菌區容易受到破壞,能采收的菇不多,各家收成也不均。后來,村民抱團管護和采收紅菇。在收獲的季節里,山上設立護菇點,村民24小時吃住在點上輪流值班守護。村里人明確分工,男女老幼齊上陣,護菇、采菇、烤菇責任到人。精致的管護使紅菇的產量明顯增長,一些產菇集中區多得讓采菇者只能腳尖著地,通常是10平方米大小的地盤,可采到一大籃的紅菇,全村33戶菇農每年賣紅菇收入的分成不下5萬元。 盂坂人如今在林區里修好了防火路,成立了護林隊,他們身處密林,但是燒水做飯卻鮮用柴火,連每年烘烤紅菇所需的木炭,都是由外地收購的。盂坂人的想法簡單:砍倒了一棵樹,就減少了一處紅菇生長地,這是在斷自己的財路。 此外,村民在采收成熟紅菇的同時,幼菇被留下,這樣放著下一次長大了再采收,保證產量的增長。 “金山”養人,人更敬山!每年紅菇收成后,接下來的時間,村民們給山場劈草和清理作業,讓林木“透氣”、菌群繁衍。就是山上有雜木因風刮倒,也沒人會取回家來,讓它爛在山上增加菌群。這種保護生態促使林區產菇,然后由紅菇獲利來促進護林的“以生態養生態”之路,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廣為宣傳。村民蘇順照說:村還成立了天然菌業合作社,每年采菇時節,都會有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 紅顏“禍水”寶中求
紅菇采收后要晾曬或者烤干,考慮到數量和天氣等因素,盂坂村在山上建有專門的烤房,他們將收采下來的鮮菇直接送進烤菇房里烤干。
這是一道關鍵的工序,炭火就在地上燃燒,紅菇被擺在篾條編成的竹匾上,一層層、一架架,烤菇人要把火候掌握得非常精準。新鮮的菇要先用“冷火”烤,約摸4個小時后改用大火接著烤,一批菇用時十多個小時,直到菇里沒有了水分,手都掰不動時才算好。之所以要這么講究,老蘇說:怕上架后用火太猛,鮮菇的水分在急速排出時會冒湯。這樣不僅使營養流失,還會影響到成品的顏色、形狀以及香味等,品質差自然售價也不好。 紅菇是天然的營養佳品,也是天然的調味品,所含蛋白質溶于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紅菇一般只作其他食物的配料,許多人不懂吃法,以為跟其他菌類一樣都要浸泡,然后用力搓洗并立馬下鍋,這其實是誤區。紅菇之所以叫“紅菇”,與其天然獨特的色彩無不關聯,浸泡后湯色就淡了,營養也流失了,味道和香氣都大打折扣。 干紅菇本身很老,如果也跟其他的蘑菇一樣烹飪,嚼起來未必好吃。它的精華在于和其他食物融合后的紅艷,以及味道的鮮香和天然甘甜,所以宜下鍋遲,下鍋前還要盡量不浸泡和少搓洗,量也不要多。這紅顏“禍水”,流動著喜慶,流露出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辨別真假紅菇,不妨看看菇的顏色和紋理。真菇無光澤或絨狀,菌蓋正面深紅,中部暗紅,邊緣較淡,常見細橫紋;菌肉白色,味道及氣味好,常被蟲咬;菌褶老后變為乳黃色,近蓋緣處常有分叉,褶間具橫脈......紅菇品質好的,菌蓋不能開裂,否則就是過時的老菇。 八月,盂坂的紅菇開采了?!凹t菇跡出紅菇”,小山村從南宋到現在,乃至無數個秋日之后的某時某刻,這“紅菇村”里的紅菇生生不息,永遠靚麗,密密麻麻地紅遍了山林,也紅遍我們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