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田土堡群(安良堡)。 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了百億元大關,達113.49億元;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1.79億元,僅用兩年時間,實現了翻番; 2012年,蟬聯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獲獎位次從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2012年,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8項增幅位居全市前三位; …… 近三年來,大田縣縣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捷報頻傳,身處山區的大田,如何實現蟬聯全省“十佳”這一不殊成績呢? 謀劃更具前瞻
產業的規劃、項目的落地誰來定呢?該縣將話語權、決定權交給了專家與群眾。 該縣先后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省煤田地質局、三明學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在產業布局、城市建設等方面經常請來各路專家前來科學把脈、定調,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讓謀劃更具前瞻、發展后勁更足。 項目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策劃、立項、評審、開工、建設等環節,需要花費不少人力、物力、精力,但項目工作好壞直接影響著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大田縣在推進項目工作中創新地設立策劃與評審中心,為全省首個縣級項目策劃與評審機構。 項目中心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對接,密切與合作科研院校的專家們交流,重點圍繞縣里傳統產業升級及發展戰略上的新興產業、產業鏈延伸、“三維”項目等幾大領域開展策劃、評審,拓寬項目策劃領域,增加項目策劃儲備,加快項目轉化落地。該中心先后整理、篩選了金泰鋁業、浩特紡織服飾、三九軍大生物科技等一批重大前期項目,浩特紡織服飾被列入省重點推進重大前期項目。 項目中心讓一個個“紙上項目”變成“落地項目”,成了當地重大項目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有力地增強了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勢頭。 蓄足勢、待長發。縣里每年儲備了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為發展謀劃近三年來,每年縣里組織實施“五大戰役”建設項目均超過百個,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及投資超億元、十億元的項目逐年增多,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大田,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后勁。 推進更具高效
產業已明晰、項目已落地,如何保障推進的力度、速度呢?縣里在服務客商、推進項目中,提出“主動勝于積極”的服務理念,全力推行了“環境帶動”系列優質服務政策,簡化、創新辦事流程,推行有關職能部門主動深入企業、工地審批手續、辦結相關事項;結合開展“馬上就辦”活動,推行了“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等作風建設,落實好全程服務代理制、全程跟蹤督辦制等有效機制,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全縣263個審批項目中有256個在法定時限內再壓縮50%以上。 縣里在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穩增長政策的同時,結合大田實際,相繼出臺了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貨物運輸業發展、采礦選礦企業發展等118條穩增長政策措施,縣財政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第三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1000萬元,幫助一些企業、項目渡過生產難關、推進建設速度。 縣里通過打好“五大戰役”,全力推進各項產業發展。去年,縣里“五大戰役”實施重點項目126個,總投資476.6億元,5億元以上項目14個,完成投資118.4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66.2%,不但項目個體大、品質優,而且超序時進度推進;今年,縣里“五大戰役”實施重點項目123個,總投資483.2億元,29個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單體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34個,應當又是一個豐收年。 ![]() 大田榮獲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高山茶之鄉”。
雖然大田是個農業大縣,但傳統農業特色不明顯,市場競爭力不強。近些年來,縣里十分注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結合當地山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葉、油茶、木薯等特色優勢農業,對高山茶產業科學地實行了“頂層設計”:從茶園建設、茶葉加工、品牌銷售等環節規劃了詳盡的發展之路,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現全縣已建設生態茶園9.23萬畝,涉茶產值近10億元,涌現出了仙頂、允宣等一批著名品牌,成為全國唯一的“中國高山茶之鄉”。 在產業發展上,大田既注重對傳統的水泥、機械等產業改造升級,還引進了央企華潤及民企紅獅、華倫特、匯鑫等大型企業,著力打造福建中高檔水泥生產基地、裝備制造配套產業基地;通過抓龍頭、鑄鏈條,瞄準產業鏈的填平補齊,實現“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的倍增效應;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兩個博士后工作站,福建省礦山機械及冶鑄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落戶大田;推進品牌興縣戰略,培育出了仙頂、允宣等一批品牌企業;針對相對“短腿”的第三產業,縣里出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推動旅游、商貿物流、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科學地謀劃輕紡、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興建的京口輕紡工業園已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達產后,園區產值可達200億元,等于再造一個大田工業,金雞園化工園區以及上京、桃源、太華機械產業園正蓬勃興起。 ![]() 壯觀的第七屆高山茶文化節。
發展力求惠民
惠民生、得民心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大田縣一方面全力做大做好“蛋糕”,另一方面也著力分好“蛋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立足城鄉統籌發展,實現發展與民生、發展與穩定兩條腿矯健并行。
該縣把改善民生作為抓好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改善,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全力解決好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之事,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變成群眾得實惠的過程,著力打造“幸福大田”。 近幾年來,縣里注重將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事業,民生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逐年“加碼”,如今已經超過了半數。去年財政用于教育、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達10.13億元,增長17.5%;今年54個項目全面啟動,職業中專新校區、縣醫院綜合樓、福田路改造等一批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去年超額完成省市任務,今年已開工建設1024套,開工率達71.8%,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 經過改造后的建山大道煥然一新。 在城市建設上,大田牢固樹立“城為民建”這一理念,通過實施“南進、東拓、北擴、西延”戰略,壯大縣城框架,拉伸城市容量,保障房建設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圍繞市民需求,著力做美做靚城市,興建森林主題公園,建設龍、鳳等主題廣場,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呈現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綠水環繞”的宜居城市新形象。 百姓的創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田縣持續抓好“富民”工程,在鄉村,該縣通過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業,帶富一方百姓;在城鎮,積極落實各項創業扶持激勵政策,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千方百計增收城鎮居民收入。通過這一系統的“富民”工程實現了當地城與鄉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致富路上,城鄉攜手齊步走,去年,該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4.8%和14.3%,連續多年實現了城鄉居民收入與GDP同步高位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