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林生鐘
民間有句古諺,叫“開門七件事”。唐伯虎在《除夕口占》里稱:“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可見,這些平常事,卻件件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是物質(zhì)基礎,也是謀生的根本。而作為生活必需品出現(xiàn)的茶,則在南宋吳自牧的著作《夢梁錄》里。之前,它只是一種奢侈品!
大田很早以前就產(chǎn)茶,武陵鄉(xiāng)的茶山村就因此得名。大田茶葉的生產(chǎn)不僅見于清朝的康熙字典,在1979年版的《辭海》里,大田是:“縣名。在福建省中部、尤溪上游、戴云山西側。明置縣。農(nóng)產(chǎn)有稻、甘薯、麻、茶葉等。特產(chǎn)‘武陵綠茶’”。人們對茶的情感,猶如柴米油鹽醬醋一樣,都不可或缺,且派生出了許許多多別樣的風俗來。
茶 史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梁買茶去。”……中國人飲茶的歷史久遠,從神農(nóng)嘗百草的傳說開始,到屈原的《離騷》,及至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茶成了無處不在的國飲。
福建在唐代已有臘面茶、建州研膏茶、方山露芽和福州正黃茶等生產(chǎn),宋代建州還是貢茶的主產(chǎn)地!《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記載:“南劍州土產(chǎn)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臘面……”而大田縣在唐朝是江南東道福州的轄區(qū),宋代歸南劍州所轄。南宋隆興二年(1164),始建于境內(nèi)的大仙峰巖寺“崇圣巖”,僧人在寺院周圍開始種茶,巖茶受到時人的推崇。
明萬歷辛亥(1611)年,《大田縣志》在卷之八輿地志物產(chǎn)的貨之屬與木之屬里,記載了茶葉,這是大田最早的茶葉與茶葉貿(mào)易的記載。
而在200多年前的乾隆時期,定居在縣內(nèi)東景、高星、德安、池園、西園、岬頭等村的汀州游民,引進和種植了“青黛”、“水仙”等茶種。芹陽村人因制茶工藝精湛,曾被永春、德化聘用。茶葉作為大田的土特產(chǎn)和對外貿(mào)易的主打產(chǎn)品,明清時期就由商販收購,挑至本縣的文江或到永春裝船,經(jīng)泉州、福州轉口運銷海外。
茶 俗
在鄉(xiāng)村傳統(tǒng)的習俗里,大田人把茶葉看作是圣潔的寶物,平時祭神、拜佛,或者逢年過節(jié)的祭祖活動中,無論儀式的大小和隆重否,首要的祭品必少不了茶、酒、米,尤其茶還放在首位。這種規(guī)定在千百年前的各姓族譜中,均有明確的記載。到了清雍正年間,大仙峰巖寺的僧人慧滿,也把茶葉供作祭品,并用來招待游客,許多人還將茶葉與谷物、錢幣等做成“七寶”,安放在寺廟、祠堂、橋梁、塔臺、以及裝進神像雕塑內(nèi)胎里,用來鎮(zhèn)邪和保平安。清明節(jié)這天,當?shù)氐膵D女都會上山采茶做茶喝,以求全家人喝了茶清肝明目。
最為特別的是流行在鄉(xiāng)村里的舍茶習俗。樸實的農(nóng)人為求得平安大做善事!過去曾歸尤溪轄下的廣平、建設等“后路”一帶,村民們常把燒好的茶水,安放在荒山野嶺的涼亭里、河邊的渡口或者廊橋上,免費供過往歇腳的商客飲用。其意義跟當?shù)厝顺鲥X搭橋、鋪路、以及建亭臺一樣,都是在方便別人的同時給自己積德,以求得神靈的庇護。而在舊漳平析出的今武陵一帶“前路”,舍茶人更是盡心盡力和虔誠備至。做善事的人家,每天都挑著茶水上路,給行人提供更大的方便。這恐怕也是周圍縣市所絕無僅有的風尚!
茶 禮
“世味茶三道,人情筷一雙!”
大田舊稱“田陽”,田陽人對茶的推崇在禮節(jié)中的應用,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茶道”。比如在正月初一早上,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不論男女和老幼,起床后大家先喝上一杯加糖的茶,然后才放鞭炮、做飯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開水是年三十晚上燒好的,新年喝新茶,預示著一切新的開始,并且有個甜蜜的開端。平素親戚朋友和鄰里間的互訪,主婦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立馬燒水泡茶敬客。
大田人在結婚的禮俗上,新娘子進門后,新郎要親自奉茶請在場的親友們品嘗,然后娘舅取下新娘帶來的鑰匙,當眾將陪嫁的箱柜一一打開,并一件件認真清點嫁妝。是夜鬧洞房,新郎要請親友來看新娘,每個親戚唱一首四句歌祝賀,新郎為答謝客人,復獻茶一次。第二天晨起后,輪到新娘親自來泡茶,并按順序給家人和客人敬茶。當然,這回接過茶的人,也是老幼男女不論,喝完以后回贈給新娘紅包做見面禮。
新婦進門后,婆家取灶膛的火燒土摻著茶葉水給新娘服用,表示認灶神和合水土。新嫁女第一個春節(jié)回娘家,也要給娘家的叔伯長輩們送冰糖茶,表示認親禮……
茶 事
大田人管喝茶叫吃茶,大碗茶加糖塊,或者配上些糕點招待客人。印象中茶葉很珍貴,藏著都是留著招待貴客的,平常自己舍不得用。許多茶葉都由手工土法制成,多為綠茶,采茶和制茶只在清明一季,保管好了可以用上一整年。
茶可以去腥味,水中有油腥味、土腥味,或者開水瓶里其它的味道重,大家都習慣扔進點茶末沖沖味。茶有藥用的功能,感冒了,許多人將茶葉炒熱,然后用布條或手巾包好扎在脖子上,療效好。而且民間還將生姜片、桔子皮、黑豆,跟茶葉一起煎成茶湯,也是治感冒的好方子。至于用茶水來解酒、茶水提神、茶水洗澡和泡腳治療瘡毒,更是民間慣用的辦法。元朝《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的作者,時大田廣平人郭居敬在《百香詩》里寫道:“伊誰賈勇武夷山,折得槍旗最擅場。戰(zhàn)退睡魔驚破膽,救回醉士醒猶香。”這是詩人以藝術的方式,第一次表現(xiàn)了大田人對茶提神醒腦功用的認識(《百香詩》都是最后字以“香”押韻的百首詠物絕句,存世孤本現(xiàn)藏于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內(nèi))。
舊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下,文化活動缺乏,喝茶容易肚子餓,夜里還睡不著,管喝茶叫吃茶的另一個原因,與這些是分不開的,所以鄉(xiāng)下人自然不敢嗜好了,吃茶純粹是為了止渴。再說,品茶需要時間、需要有閑情逸致,農(nóng)村活多,大家都忙著為填飽肚皮而沒夜沒晝地奔波,難有這等閑工夫和浪漫的閑情。
|